百官笑出聲來,仿佛早已知道了答案。
此子推諉是正藏的。
“你這是何意?陛下讓你三日想出來,你就這般給百官答複?”王華捂著胸口,悲戚地問。
我兒孤身一人在海外征戰,生死不知,也沒有疏奏傳回。
你天天在府上吃甜瓜,好吃好喝。
蒼天不公,本官今日拚了老命,也要你體驗離開京城之苦。
嚴成錦認真起來:“需考核之後,才能給陛下答複。”
經過考核,就不會誤判了。
不過……這是使用王守仁的後遺症嗎?
他能明白王華的心情,已經三個月,沒有疏奏傳回京城了。
王華冷聲問道:“你要命一千二百餘人入京?”
年間大計三年一次,很快就要有年間大計了。
但有些官員,經曆過一次年間大計,所以,六年才入京考核一次。
弘治皇帝蹙眉:“從蜀地來京城,隨從車駕需一起北上,勞民傷財,不是上策。”
官員出行,就算再清貧,也會帶幾個仆人上路。
朕何曾沒想過?
“況且來京城後,又有什麼證據考核,判斷清汙?”刑部尚書熊繍問。
京察需要證人,而地方官員的證人,自然在地方。
嚴成錦麵色自如:“都察院派人去蜀地,逐一考核,將名單列給陛下。”
弘治皇帝微微愣了一下。
原來此子說的考核,是親自去蜀地徹查,這倒是萬無一失之策。
王華還想奚落幾句,見到這樣的情形,也說不出話來。
“倒是良策,朕說讓你裁決,自不會食言,就由你派人前往蜀地吧,四月後,給朕一份名冊。”
弘治皇帝不容置疑地道。
王華厲聲道:“此事事關重大,嚴大人身為都禦史,應當親自巡視蜀地才是。”
李東陽轉過頭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王華這是來複仇了。
唉,誰讓此子總是舉薦王守仁呢。
“都察院的疏奏眾多,本官不便離開京城。”
退早朝後,王華滿臉悲戚地從殿裏走出來。
有些惋惜,不能派嚴成錦離京,若嚴成錦離開京城,就不會再有人舉薦王守仁。
我兒這輩子才安全。
“嚴成錦,此為最後一次,你若再胡亂舉薦我兒,老夫與你,勢不兩存。”王華麵紅耳赤地威脅道。
我兒明明是文官,你卻總讓他當武將,是何居心?
“王大人何必如此,伯安兄一定會安然回來的。”
王華氣急敗壞:“你說得輕巧!”
…………
都察院值房,
嚴成錦在思考派誰去蜀地,罷斥一千二百餘官員,不是兒戲。
就算是鄭乾,也隻是懂得律法和寫彈章,查案卻遠不如王守仁。
更遑論薑文三人。
不論派誰去,嚴成錦都不放心。
鄭乾領著薑文三人,走進值房,齊齊朝他恭敬地行禮。
“都察院要徹查蜀地一千二百餘官員,你們誰願意去?”
鄭乾毫不猶豫地拱手:“下官願意前往。”
薑文跟著道:“下官願意前往!”
許天錫和張霽雨遲疑片刻,才跟著道:“下官也願意前往。”
僅僅隻是慢了兩秒,但嚴成錦已經重新評估了兩人的忠誠度。
鄭乾四人微微抬頭,不知道嚴大人要派誰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