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他興許是將才(1 / 2)

“臣以為不可!武官讀書甚少,若決斷九邊之事,豈不禍害朝廷?”

這正是秦紘擔憂的原因之一。

武官從小習武,隻讀兵書,甚至連兵書也不讀,直接領兵打仗。

若讓他們來決定朝中大事,非大亂不可。

劉健幾人頷首,除儒將外,諸如英國公和保國公等人,學可和才能,比不上六部大臣。

尤其是保國公朱暉,十六歲隨父行軍,哪裏有空暇讀書?

嚴成錦卻陷入沉思。

文官沒領兵打過仗,又如何決斷戰場之事?

大明對於武將,沒有太明確的定義。

文官能打仗,太監也能打仗,但是武將和太監,卻不能轉化成文官,文官隻能通過科舉取士。

文官們恐慌,是出於害怕失去對軍隊的掌控。

侵害了整個文官團體的利益,可以料到會舉朝反對。

武將權勢過大,會形成威脅,但文官團體過於強大好嗎?也不好。

諸如嚴嵩、徐階甚至東林黨,權勢足以左右朝廷,從明亡可見,同樣是弊政。

朱棣和李世民以武奪天下,武將在朝中有地位,文臣在朝中亦有地位,天下大盛。

隻有以文抑武,以武製文,相互製衡,才利於大明朝廷的發展。

這是第三層想法,嚴成錦還不能暴露:“秦大人多慮了,本官未曾考慮那麼遠。

隻想設立武子監,以解朝廷無將可用的燃眉之急。

文武平等,乃是指同品軼的文官和武官相見,不必行禮,九邊仍歸兵部掌控。

且武子監由兵部管轄,秦大人,你多慮了。”

後世,分析明亡的書成千上萬,嚴成錦自然比劉健等人看得更遠。

李東陽幾人沉思,這小子說的話能信嗎?

弘治皇帝疑惑的目光投向劉健,劉公,該你來斷了?

劉建沉默不語,朝中確實無年輕良將可用,不論文武如何平衡,內閣始終是替陛下票擬的衙門。

嚴成錦分別看了眼李東陽和王華,兩人抱著芴牌,沒有要幫他的意思。

他思索片刻,從袖口中掏出另一手準備:”陛下請看,這是臣立下的令狀,臣隻行監察之責,絕不幹涉兵部之事。”

弘治皇帝打開令狀看了眼。

霎時,麵色狠狠抽搐一下:“你立下的令狀,為何受罪人是你爹?”

嚴成錦諱莫如深地道:“子不教父之過。”

弘治皇帝麵色難看,卻覺得有理,突然想起了那孽子……此子應該不是在說朕吧。

蕭敬將嚴成錦的令狀傳下去,順帶偷偷看了眼。

好家夥,寫得跟彈章似的,花了不少功夫吧?

秦紘輕哼一聲:“你真的隻想設立武子監?”

“陛下麵前,本官從不做欺君之事。”

你分明是膽子小,還說得如此冠冕堂皇。

李東陽看向別處,猶豫附不附議。

弘治皇帝看向嚴成錦,遲疑不定:“武學府可替朝廷選拔將才?”

這才是他最關心的。

不論有無這條先例,隻要對朝廷有利,能實現盛世大治,就是良策。

嚴成錦抱手躬身:“臣有三成把握。”

三成加上兩成就是五成,不低了,弘治皇帝陷入衡量中:“依嚴卿家所言,工部重修永昌寺為武子監衙門。”

永昌寺,是成化皇帝為妖僧繼曉建造的寺廟,驅逐百姓幾十戶,耗費糜費四十多萬兩。

弘治皇帝斬殺繼曉後,這座恢宏的寺廟便閑置著,在西市,嚴成錦上下朝時,常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