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傳授射禦之藝,讀書人能從博士身上學習。
自從元朝以來一直如此,弘治皇帝想不明白:“國子監本就有六藝,為何再設武學府?”
弓馬是供坊間士紳消遣的項目,上不得廳堂。
大明以文治武,若設立武學府,豈不文武並重?
嚴成錦知道,陛下以為的武學是射禦,而他說的武學,是將軍是怎樣煉成的完整係統。
“與國子監傳授的射禦不同,臣說的武學,是重兵法謀略,以及在山川湖海的作戰閱曆講解。”
王越有點激動。
賢侄說,他若開辦講學,可以樹立豐碑,流芳百世。
嚴成錦的話,他自然相信,此子神奇的很,說出來的話總能應驗。
三十七歲領兵與韃靼人交戰,四十餘年,曆經大小戰役無數。
他有信心培養出將才。
“臣致仕後,可到武子監講學,不擔任職務,便當是為朝廷效力。”
武子監是嚴成錦給王越畫大餅時,臨時取的名字。
設立國子監,是為了朝廷取士選拔人才。
設立武子監,是為了朝廷取將選拔將才。
這樣的學府,不可能成為義務教育的,所以,不向坊間開放。
弘治皇帝捧起茶盞,雙目呆滯地喝了口,仿佛喝的不是茶,是茫然。
“朕從未聽說,曆朝有設立武學的衙門?”
嚴成錦手伸入胸口,握著兩塊免死金牌:“臣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見這家夥又要把免死金牌掏出來了,弘治皇帝輕哼一聲:“嚴卿家說便是。”
“朝廷文盛武衰,若想有將可用,還需陛下準許,今後朝廷,文武平等。”
九邊軍隊打仗,文官們能決定斷了軍餉。
這就是以文治武的體現。
想朝廷良將輩出,如同文官一樣昌盛,就需一碗水端平。
朱元璋和朱棣是馬上得天下,故而文官們還不敢輕視武官,到了今日就不同了。
“攘外必先安內,三國時,不分文武,文臣和武將皆受重用,所以人才輩出,陛下抑武揚文,朝中風氣才會如此。”
這不是嚴成錦說的,乃後世某史學家的觀點。
蕭敬聽了嚴成錦的話,驚愕住了。
許久後,弘治皇帝皺著眉頭,微怒:“你退出去。”
嚴成錦微微躬身,溜了。
等嚴成錦和王越退出去,弘治皇帝想了想,命蕭敬查國子監的射禦傳授課程。
一個時辰後,蕭敬回來:“陛下,國子監傳授射禦的博士為張薄,此人幾個月沒有授業了。”
“懶政失職?”
“那倒不是,監生重五經而輕射禦,開講也無人去操練,張簿索性就改口頭解說。”
射箭是一件累人的活。
手捏著箭羽,時間長了會生疼,且腰背發力,容易累。
對於嬌生慣養的監生來說,簡直是酷刑。
還有禦馬,有些監生連馬背都不敢上,怕摔下來。
這樣怎麼能學好射禦?
不過,國子監,以考取科舉為頭等大事,就算不學射禦,博士也不會怪罪。
弘治皇帝手掌打在書案上,啪地一聲,蕭敬嚇得連忙低頭。
“朕忙於朝事,倒是疏忽了。”
“是禮部疏忽了,陛下不必自責。”
日漸西斜,將近申時。
金黃色的日輝,籠罩著紫禁城的宮殿群。
嚴成錦來到詹事府,明日早朝,陛下必會提起武子監,要知會王華一聲,邀請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