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番是去島國尋找銀礦。
朝廷調動鬆江府和兩廣的水軍,出動三十幾艘大船,上百隻小船,靡費巨大。
收支是否相互抵押?
嚴成錦一直吹噓島國有金山和銀山,誰也不知道真假。
李東陽回過頭來,忙問道:“何時到京城,疏奏給本官看看。”
劉健和謝遷雖不喜嚴成錦,此刻,卻探過頭來。
這乃是一封簡報,隻有寥寥幾字:臣李兆番率軍歸京,三日內抵達京城。
“沒報白銀之事,莫非空手而歸?”謝遷看向劉健。
劉健道:“先稟報陛下吧!”
片刻後,奉天殿。
弘治皇帝翻開李兆番的疏奏,略略有些失望,竟未提島國白銀之事。
“戶部,李兆番率軍出海,花去多少靡費?”
都一年多了,韓文還是記得清清楚楚:“兵備加上大船,還有軍糧等,若折算成白銀,應當是九百五十萬兩有餘。”
九百五十萬兩,並非是一次性支給。
諸如大船和兵器,就是曆年來囤積的,但也要換算成銀子。
李東陽微微皺著眉頭,兆番要回一千萬兩白銀,才能收支相抵。
劉健捋著胡須,擔憂地道:“隻怕會折本啊!”
李兆先三次從滿加剌運回銀礦,皆不超五百萬兩。
島國的白銀數目,還能超滿加剌國不成?
韓文幾人頷首,表示讚同。
嚴成錦卻道:“不知李兆番為何未提及,但據壽寧侯所言,島國的銀礦遠超滿加剌國。
臣以為,應當先要考慮白銀貶值一事。”
若李兆番帶回大量白銀,會迅速讓白銀的價值大跌。
韓文眉頭一挑,“嚴大人,有多少白銀還未知,卻要商議銀價貶值,也太早了吧?”
朝廷流通白銀,是通過給百官發俸祿和采辦。
百官再拿白銀去交易買商貨,市場中的白銀變多,商貨就會貶值。
嚴成錦卻道:“不早,若真運回大量白銀,韓大人當如何?”
韓文不敢跟嚴成錦硬剛,這小子的嘴就像開過光,一說一個準。
萬一,李兆番真把白銀運回來了呢。
這一回,百官站嚴成錦一邊。
國庫充盈,沒準可以給他們提一提俸祿,比之士紳的家財,他們的俸祿太低了。
弘治皇帝眸中露出思索的光芒:“嚴卿家以為,如何掌控白銀的價值?”
“此時,應當提高弘治商號的存銀利息。”
利息一提高,存銀子能賺錢,士紳和百姓就會把白銀,存入商號。
朝廷就能控製坊間白銀流通的數量。
弘治商號,等同大明版的中央銀行。
“萬一沒有白銀流入,豈不虧本?且等李兆番先運回也不遲。”韓文道。
弘治皇帝覺得有理,“依韓卿家所言,三日後,朕親自去通州迎李兆番。”
李東陽心頭咯噔一下,原本是好事,可如今卻宛如泰山壓在心頭,壓力巨大。
………
京城,通州。
來往京城的大船,都會從通州的潮白河經過。
張鶴齡站在船頭,唏噓一聲:“弟啊,終於回京城了。”
弘治皇帝答應他們兄弟,每挖出一萬兩,就給一百兩。
李兆番亦感慨頗多,此去島國,竟花了一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