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
嚴成錦躬身在大殿中,手中依舊持著三塊免死金牌。
弘治皇帝微微蹙著眉頭:“朕派蕭伴伴去傳旨,若王守仁和安定伯不能勝,你就隨英國公,去九邊監軍!”
這……
放到別人身上是寵幸,諸如先皇寵幸汪直,讓他領兵打仗。
但他是萬萬不能離開京城的啊!
嚴成錦仔細想了想,道:“監軍一事,不如由蕭公公擔任?”
一旁的朱厚照目光閃爍,低著頭認真地在琢磨什麼。
正在這時,蕭敬著忙走進來:“陛下,內閣三公出宮了,可其餘官員不願意離去。”
朕已經傳口諭,不親征了,為何還留在奉天殿?
弘治皇帝轉過身子,目光落在蕭敬臉上,有些怒意:“難道,還想讓朕下罪己詔!”
“不是,百官請乞,發戰爭國債。”蕭敬說道。
這些官員,嚐過一次甜頭,就學會了啊。
韃靼向西征討小國,皇室擄掠財物,又交易戰馬,堆積起來的財物不在少數。
嚴成錦道:“此舉,可節省國庫靡費,臣以為可。”
宮中傳出邸報,士紳們聽說要征討韃靼,紛紛去弘治商號兌換銀票。
免得搶國債時不方便。
大清早,早朝。
弘治皇帝端坐於大殿上,看見順天府府尹劉慶入宮了。
疑惑地問:“劉卿家入宮,有何事要奏?”
劉慶麵露苦色:“士紳到順天府請乞,要出銀子給朝廷打仗,求朝廷發國債。”
百官左右看看,齊齊躬身。
“請陛下發國債,節省庫銀。”
“臣等附議!”
上一次發國債,隻分到了一點點財物。
這次嚴成錦不幹都禦史了,沒準能分多一點。
韓文點頭道:“戰爭消耗國力巨大,光投入的人力,損失就不可估量,若士紳能出銀子,可替朝廷分擔損失。”
劉健頷首,表示讚同。
弘治皇帝道:“諸公以為,應該發多少股國債?”
韃靼比安南強大一倍不止。
要投入的兵力和靡費,是安南的數倍。
意味著,要發的國債也比安南更多。
嚴成錦發過一次後,百官都知道國債是怎麼回事,柴升率先道:“先籌集八百萬兩,一萬兩一股,發八百股。”
軍隊的開支,用於籌備軍糧、放發工錢、整飭兵器、配備戰馬等。
若頓頓吃稀飯,還可以更節省一些,並無定數。
籌集八百萬兩,足夠將三十萬人的兵備和戰馬,配備齊全。
百官急忙應是,發多一些才好呢。
正在這時,韓文卻又道:“臣以為,發四百萬兩足夠,若不足,可發第二次國債。
若一次發八百萬兩,會虧損。”
嚴成錦讚成韓文。
多餘的銀子拿在手中,要算利息。
就好比明明自己口袋有錢,卻非要借個小額貸款來玩,存心想給別人利息。
弘治皇帝眸中微動,萬一掠奪回來的財物不夠分,朝廷還需倒貼銀子。
“就依韓卿家所言。”
邸報傳出宮外,京城宛如煮開的白水,沸沸揚揚。
街頭巷尾皆是士紳,搬著寶物和地契,要去牙行排隊典當。
籌備一萬兩現銀,並不輕鬆。
但士紳們,卻樂得如此。
“一旦買了國債,就算朝廷打輸了,也要發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