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忽蘭得意洋洋地騎在馬上,等著明軍被韃靼騎兵衝潰。
這個將領看上去,很年輕啊。
他能輕易地猜出這個年紀將領的用意,以新兵在陣前,抵擋騎兵的衝勢,給後方的兩千兵馬,製造機會。
若沒有地利,此計,或許是可行的。
賊匪們平日擄掠,百姓見了他們就怕,見韃靼人像猛虎般衝來,嚇得大腿根濕了。
王庸抽出腰刀,厲喝:“保護大將軍!”
要不是高山衛需要兵力鎮守,他就將一萬兵馬全都調出來了,此刻,腸子都悔青了。
朱厚照經曆過一次大戰,頗為自信:“不必保護我,變陣!”
他的自信源於神機營。
忽失溫之戰,文皇帝朱棣正是憑借神機營,瓦解了騎兵俯衝之勢。
隻是,大明將領少讀兵書,對許多可借鑒的兵法,一竅不通。
馬忽蘭觀察明軍陣形,心中不免得意,這支明軍發現了他們,還敢朝山林來。
下一刻,就在韃靼騎兵即將衝鋒時,戰局發生了變化。
明君迅速變換陣型,原本在隊伍前列的新兵,迅速從中間向兩翼後退,中軍後陣立即湧出一支部隊,填補空位。
這支明軍手中拿著的不是兵器,而是火銃!
韃靼軍隊越來越近了,士卒們緊張起來,等候軍令。
朱厚照大喝道:“臨陣後退者,不分將領士兵,一律皆斬!不退者,不論有無軍工,皆賞銀五十兩!
若戰死沙場,則撫恤家中!”
話音剛落,士卒們士氣大振,握著火銃的手也不抖了。
“開火!”
明軍排成一排,火銃對準衝來的騎兵,嗆聲接連響起。
韃靼騎兵措手不及,前排的士卒人仰馬翻,跌落下來。
山坡山,馬忽蘭看到這一幕大驚失色,連忙下令讓騎兵退回,可衝勢止不住。
“再換陣!”朱厚照道。
韃靼人心中大喜,火銃需要裝填火藥,隻需片刻功夫,他們就能衝進敵營中。
屠殺殆盡!
然而,他們卻傻眼了。
第一排火銃手退後,第二排火銃手上前,填補了空缺,萬槍齊發!
人跌落馬,戰馬揚蹄不敢靠前,和後頭衝過來的馬,撞在一起。
韃靼騎兵損失慘重,想要勒馬後退,卻已經來不及了。
第三排火銃手槍口再次對準韃靼人,韃靼人衝到了眼前,卻無力倒在腳下。
王庸舉起長刀,一鼓作氣:“殺!”
士兵將火銃丟到一旁,拔出刀劍,拿起盾牌,衝殺上去。
韃靼兩千騎兵陷入窘境,遭受明軍猛烈攻擊。
王庸原本還以為,朱厚照來邊陲胡鬧,可現在驚覺他懂一些兵法。
賊匪們拿起刀槍,與韃靼人激戰,憑借人數,迅速占據優勢。
半個時辰後,韃靼人勒馬逃跑,王庸始終護在朱厚照身旁,吩咐親兵清點戰損。
“千戶,火銃擊殺四百二十七人,刀劍斬殺韃靼一千三百四十人,我軍死傷三百七十六人。”親兵稟報。
王庸感覺到抑製不住地興奮,尤其是死傷才三百餘人,大捷啊!
朱厚照樂了:“這是本宮第一次大捷,你派人傳令回京城。”
父皇知道了,一定不會怪罪他逃出京城。
王守仁雖然領兵北上,擊潰韃靼人容易,但想要剿滅卻做不到,韃靼往北遁走,就如同魚兒如水,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