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太孫少師(2 / 2)

隻有把韃靼人剿滅,九邊才會真正太平。

王庸吩咐親兵傳書後,忙問:“殿下,不如從關內走吧?”

這裏已經出現韃靼的騎兵。

再往前走,或許會碰上韃靼人的大股部隊,下一次未必有這麼好的運氣。

……

京城,旨意下達。

天下皆知,弘治皇帝欲要立皇孫為太孫,廢除太子之位。

不過,百姓們對誰當太子太孫,並不在意,而是希望弘治皇帝繼續理政。

自免稅減稅的法令頒布,百姓們的稅賦減輕,有餘糧屯於米缸中,堪堪可以果腹。

士紳則盼望盡快擁立新王,以免整日改製。

柴升微微躬身:“陛下,皇孫已經快一歲,該是識字的時候了,臣請開日講。”

按禮製,太孫還未出閣,不能直接對他講學。

但可以在日講旁聽,熏陶熏陶,讓太孫成為好學的人。

“太子聰明過人,皇孫也不會差,解晉三歲能識字、五歲能寫文、九歲能對聯,皆得益於其父解開。

傳聞,解晉在腹中時,解開就開始向其講學。”王鏊躬身道。

胎教從大明開始?

嚴成錦知道解晉,永樂年間的內閣首輔,明代大儒。

明朝文學上最富盛名的兩人,一人是楊慎,一人是解晉。

可皇孫還是個孩子啊。

弘治皇帝看向蕭敬:“日講在開嗎?”

日講,又稱為小經筵。

規模不如經筵大,儀式也比較簡單,自從太子跑了,經筵就沒開過了。

蕭敬陪著笑意:“殿下不在京城,又快開春了,故而停了有半月。”

“今日起,開日講,讓乳母帶皇孫去聽聽,無需太久,一個時辰足矣。”弘治皇帝覺得皇孫在腹中時沒講,如今要補回來。

柴升躬身道:“臣以為,該給皇孫選個老師。”

帝師,通常會伴隨儲君成長,直至登基。

如師如父!

諸公麵色微動,心中難奈不住,想毛遂自薦,抬頭看向弘治皇帝,見他遲疑不決。

弘治皇帝明白帝師的重要,他當初便是在劉健、李東陽兩位老師的教導下,匡扶正統,穩坐江山。

帝師不僅要品行高潔和學富五車,還要謀略出眾!

他第一個就排除了嚴成錦。

此子的性子,若是傳給皇孫,不知江山會變成如何?

“依柴卿家,諸公替皇孫選一位老師吧。”

劉健眸中微動,他無意帝師之位,短則五年,長則十年,他就致仕了。

太孫需要一位能輔佐他登基理政的老師。

李東陽和謝遷相視一眼,他們也無意帝師之位。

韓文和曾鑒也是這般想的,隻剩王瓊和柴升等年輕一輩。

知道沒人會舉薦他,嚴成錦微微抬頭:“臣不才,或許可以為帝師。”

弘治皇帝假裝沒看見他。

在他看來,嚴成錦太年輕了,可以為輔佐的老師,但不能為太孫少師。

刑部主簿李榮道:“臣舉薦戶部王大人。”

“臣舉薦兵部柴大人!”禮部郎中閆浚道。

現在是站隊的時候,皮股是哪邊的,一眼就看出來了。

弘治皇帝捋著胡須,他對六部大臣已極為熟悉,無需考慮太久:“兵部柴卿家,先擔任教導皇孫一職。”

柴升身軀顫抖,躬身:“臣定不辜負陛下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