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八位賢王(求月票)(2 / 2)

弘治皇帝翻開疏奏,眼睛看著疏奏上的幾行字,寧王請乞衛隊。

“此例一開,豈不是諸王皆向朝廷請乞?”

張敷華沉聲道:“寧王在南京廣施恩德,安置流民一萬餘人,免稅給他們田地,府上用度節儉。

要衛隊是為了護送百姓的錢糧,靡費由王府出,若諸王皆如此愛民,臣以為亦可給護衛?”

安置一萬流民?

諸公聽聞後,暗暗心驚,一萬餘人,每日要吃多少糧食?

嚴成錦卻道:“藩王曆來淫亂無度,如此有作為,陛下和諸公不覺可疑?”

他知道,朱宸濠最近在琢磨心學。

沒想到,這廝竟像超級瑪麗吃了經驗般,段位升級了,竟會懂得籠絡南京百姓的民心!

這和曆史上的寧王不一樣啊?

嚴成錦沉思片刻後,便釋然了。

就如同皇莊的變故,王守仁傳播心學,令曆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需要推演!

“隻要五十護衛隊,應當不是有反心。”張敷華認真道。

諸公頷首點頭,京營有三十二萬大軍,裝備精銳,馬草充足。

即便是五萬人,也攻不入京城。

更遑論五十人?

王瓊道:“諸王請乞中,寧王請乞的靡費最少,弘治十一年後,更未向戶部請乞過銀兩,倒是求過免賦稅。”

其他藩王,不論是婚嫁,還是祭祀,都向國庫和內帑伸手要錢。

寧王的確賢明。

嚴成錦眸中微動,寧王隻要五十人,連反駁也不好反駁。

此人聰明,竟他的“隻要一點點技術”學去了。

安置流民的舉措,他也沒想到,但他大概猜出寧王的意圖:賄賂百官和親民路線一手抓。

楊隨守看向嚴成錦道:“朝中有儲君,天下百姓擁護陛下,再者有南京守備,何恐寧王反叛?”

南京守備,就是替朝廷看住南京的大臣。

諸公點頭表示讚成。

畢竟,寧王解決南京的民弊,替朝廷節省靡費。

嚴成錦望著三尺前的地磚,衛隊隻是募兵的由頭,有了衛隊就能鑄造兵器,購置馬匹。

史料就是如此,寧王要衛隊,是出於募兵造反。

“臣以為,還需經過考核,才能斷定寧王是否有異心。”

弘治皇帝眉頭微皺:“如何考核?”

“陛下和諸公可喜歡吃豬肉?”嚴成錦道。

諸公露出不解,他們當然喜歡吃豬肉,東坡肉就是豬肉嗎?

“自然喜歡,一日無肉下肚,便覺腹中空空。”劉健直言道。

謝遷幾人頷首。

嚴成錦道:“百姓也是如此,豬肉五分紋銀一斤,百姓逢年過節才吃得起。”

弘治皇帝蹙眉:“這與考核藩王有何關係?”

嚴成錦點頭:“有,如今百姓能吃飽飯,下一步便是想吃肉,肉食將會同鹽政般,成為朝廷賦稅的重要來源。

而即便朝廷飼養,也難以供給天下,尋常百姓更養不起。

但藩王有封地,有奴仆,也有銀兩,朝廷怕藩王造反,不許藩王經營買賣。

但養豬是不會造反的,正可令藩王立功。”

他推演下一步,大明即將發生的變化,供需即將上漲的,就是豬肉。

就如同,後世關注豬肉價格一樣。

藩王封地寬廣,養幾百上千頭,都不成問題。

“可藩王為何會讚成?”張敷華板著臉。

“掌握兵權的國公,比不掌握兵權的國公,地位更高一等,故而國公都想領兵掌權。

藩王也是如此,臣以為,可選八位賢王,賜予賢王封號,準許一位子嗣入宮,陪同皇孫或太子讀書。”嚴成錦道。

藩王的子嗣,在封地也讀書,隻是讀書後,繼續混吃等死,什麼也不能幹,不能離開封地。

久而久之,被皇室疏遠和遺忘,王府就沒落了。

藩王自然不希望王府沒落,唯一的辦法,就是與儲君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