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成錦沉吟片刻,明朝的自然災害,比唐朝和宋朝多,這是明朝難有盛世的原因之一。
且小冰河期要到萬曆時,才達到頂峰。
也就是,隻會越來越嚴重,天災如此,非人力能改變。
朱厚照看見黃花梨板上,太上皇增貼了一張功績,看了一眼嚴成錦,不服氣地道:“此事,當由兒臣來決策。”
百官頓住了。
僅僅是開倉賑濟百姓,就會獲得名聲,這功績拿得,也簡單了。
太上皇弘治深深地皺起眉頭,整個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方才,分明看見嚴成錦朝那逆子使了個眼色。
“嚴卿家,可是有什麼話要說啊?”
嚴成錦沉吟片刻,又看了周圍一圈,見百官都在看著自己,“臣也無力對抗天災,還要再想一想。”
太上皇弘治說的有道理,賑濟糧食,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明朝天災頻繁,如果,想不出一種辦法來對抗天災,與曆史上並無多大區別。
回到東暖閣,
朱厚照命人燒了地龍,渾身上下暖洋洋的,翹著坐在椅上。
穀大用送來西瓜,是暖棚裏種的,隻是不比夏天的甜。
“老高,朕方才在殿上也好奇,你真有辦法對付天災不成?”朱厚照大口咬了一口西瓜,整個人卻像繃緊了一般。
嚴成錦將西瓜拿起來,想過在天下推行暖棚,但不現實。
水稻本身的飽滿度低,若光線在弱些,隻怕會種出個寂寞來。
以如今的工藝,還無法生產透明的塑料,推廣玻璃大棚,成本太高。
“臣要下值了,一用腦子就疼得慌,要回府補腦子。”
朱厚照很耿直地點點頭,咧嘴笑道:“你去吧,朕也要去教坊司了,相信你睡一覺,便會有計策了。”
穀大用白了兩人一眼,已習慣成自然。
回到府上,在書房中,嚴成錦畫出無數黑點,這些黑點表示百姓的米糧,再又畫出一個拳頭大的黑點,陷入沉思中。
到了翌日早朝。
太上皇弘治深深地看了朱厚照一眼,目光意味深長,開口道:“昨日你說,此事由你決策?”
諸公安靜下來,看著朱厚照,除了告祭天地,祈求風調雨順,實在想不出什麼太好的計策。
朱厚照漲紅了臉,看了眼旁邊的嚴成錦,昨日老高這家夥給他使了眼色,他才信誓旦旦。
若想不出法子,就隻能告祭祖陵墓了。
見嚴成錦不吭聲,朱厚照隻好道:“命駙馬都尉蔡晉,告祭長陵和獻陵。”
一旦出現天災人禍,朝廷都是這麼幹的,這個不用教他也會。
諸公喟歎一聲。
太上皇弘治麵上不禁出現失望之色。
雖然曆朝曆代在出現天災時,都以告祭天地作為解決之策,卻並未在根本上,解決天災的問題。
但這不能算一功,他搖搖頭,看向下方的劉健:“內閣擬旨,開國庫和內帑賑濟。”
明朝,天災如影隨形,若不能想出策略,恐怕隻會這樣徒徒損耗國力。
嚴成錦沉吟片刻,道:“臣有一策,不知當講不當講?”
大殿中眾人一愣。
旋即,諸公眉宇間顯得極為凝重,天災非人力所能抗衡,他們疑惑地看向嚴成錦。
太上皇弘治深深吸了一口氣,麵露期待之色,道:“嚴卿家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