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命令,讓良鄉工坊製作漁網和魚鉤等各種漁具。
小院中,嚴成錦坐在石凳上,溫暖的陽光籠罩全身,努力吸著新鮮的空氣。
“三位爵爺出海了嗎?”
張家兄弟做下遊生意,嚴成錦就做上遊生意,就好似絲綢火了,他就做生絲生意。
最近很缺銀子。
王守仁傳回疏奏,突厥餘孽因寒冬退兵,唐宋國暫時得以喘息,開疆拓土,要買入大量的耕牛和鐵具。
光靠他儲存的銀子,早晚會有花光的一天。
王不歲回答道:“還在招募力役,過幾日就走。”
張家兄弟和周彧組織的出海活動十分倉促。
京城力役多被良鄉和各大酒樓雇傭了,想要招募到人手,就需要更高的價格。
況且,出海是一份高危工作,開出的銀子高幾倍,才有人願意。
每人一日十二分紋銀,足比京城待遇最好的酒樓,高出五分紋銀。
但雇傭人力的費用年年增高,卻足見大明經濟正在漸漸繁榮。
“通知良鄉商會各地牙行,放出消息,今後力役要找活計,可直接去牙行。”
他站在從一品大臣的格局推演。
經濟繁榮時,更需求人力資源供需平衡,是時候推出大明的五八牙行了。
解決信息不對等,可緩解貧苦百姓的就業困擾。
如今,官職還是太小了些,許多政令無法獨自決斷,不知這次會不會升官?
“嚴大人,新皇讓您進宮。”
葉準領著小太監走進來,小太監開口道。
東暖閣,
朱厚照手裏捏著從黃花梨木上取下來的功績。
諸公在大殿中,麵色有些不悅,值房裏有數不完的疏奏要批閱,哪裏有閑暇陪朱厚照胡鬧。
“朕功績勝於太上皇,諸位師傅就要聽朕的。”
劉健和李東陽交換一個眼神。
心中頗不樂意,就閱疏的認真程度,他們更願意跟著太上皇。
新皇閱奏的速度太快,他們還要再閱一遍。
李東陽想了想,正色道:“新皇此月功績,確實堪比太上皇。
可卻未能勝,恕臣等不能遵旨。”
朱厚照和太上皇都為六件,算是平等。
“且派三位爵爺出海一事,還不知道是弊政,還是善政,需觀後效。”蔣冕道。
等真正安置了東南一帶的百姓,才能定論。
朱厚照眉飛色舞,輕哼一聲:“諸位師傅想賴賬不成?
朕還是太子時,諸位師傅就教導朕,治國的基礎,在於講誠信。
君臣上下相互信任,法令才能執行,王朝才能屹立不倒。
可今日看,諸位師傅要朕講誠信,自己卻不講,與老高行為何異?”
諸公懵逼了,一副“偽君子竟是我自己”的表情。
有些難堪。
思來想去,隻好厚著臉皮站著,此事說白了,就算新皇的政績超過太上皇,他們也很難不從心。
“若沒了嚴成錦,新皇還要少幾件。”
“不錯,並非臣等賴賬。”
朱厚照看了旁邊一眼,老高這家夥還沒入宮。
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正襟危坐,禦案上攤開的,正是安陸州興王的疏奏。
眉頭微微蹙緊,興王上疏,以接世子回封國要挾,想要換封地。
“諸位師傅呢?”
“去東暖閣了,新皇要執掌大權。”蕭敬低著頭,小心翼翼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