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當初推書一般,別地吃不起魚,可江南是尋歡作樂之地。
不論詩會、畫舫和青樓,宴席是少不了的。
有禦廚在此帶起風頭,將貢品送去宮中,就會令士紳跟風效仿,又是一筆穩賺的買賣。
這次來杭州,王不歲不是做絲綢生意,是做水產生意。
在杭州府上買了地皮,設立魚市,如今,良鄉的商船已經出海了。
……
內閣,值房。
劉健看見張鶴齡上疏奏請,買杭州餘鹽二十萬引。
“醃製鹹魚需二十萬引鹽,得有多少魚?”
李東陽仔細看了疏奏,對抓了多少魚隻字未提,隻是要買鹽引。
所謂餘鹽,就是囤積在鹽司的鹽磚。
嚴成錦看完疏奏後,道:“下官以為,當準許開倉賣鹽。”
鹽磚的價格,一塊是一分紋銀。
鹹魚的價格,一尾是兩分紋銀。
當然這是普通的鹹魚,柔魚更貴,需八錢銀子一斤,顯然是賣鹹魚更賺錢。
張家兄弟不會拿鹽磚去幹別的。
“如今壽寧侯打了魚回來,朝廷要如何收銀子?”
太上皇弘治看了一眼疏奏。
當初,嚴成錦說讓壽寧侯出海,可他想到收錢的法子隻有幾個。
收錢要有稅目,不能平白無故就對壽寧侯和士紳收銀子。
“戶部增設稅目,在港口的碼頭,設停泊費,杭州灣有一處可設港口,停泊一日按貨物算錢。
還可在塌房,供商賈存儲貨物。
臣聽聞,在杭州海邊已經有極大的漁業市場,需塌房存積貨物。”
洪武年間,河伯所有二百五十多處。
但製度很簡單,隻掌管收取魚稅,不管其他事,以至於朝廷並不重視其存在。
在農耕世界,漁業乃是和農業同等重要的存在。
即便是後世,也占據重要的產業地位,可以支撐一國用度的地步。
而朱元璋的仕農工商中,並未提及漁業。
一來是對海洋資源所知甚少,二來受製於造船技術無法出海。
如今,若能將漁業像農業那般,建立起完整的製度,可進一步邁向盛世,增加朝廷賦稅來源。
不至於將籌碼放在一個籃子裏,一旦農業旱澇,朝廷就揭不開鍋。
至少,這是嚴成錦當下能想到善政之一。
“嚴大人的意思,是要在港口建造市集?”蔣冕抬眸。
“即便朝廷不建,久而久之,也會自發形成市集。
隻是那時候,朝廷再向士紳收銀子,就不簡單了。”嚴成錦道。
就如同修好路收過路費,理所應當。
可路本來就在那兒,你再去收過路費,就變成了強盜。
士紳豈能願意?
前後小小的差別,卻有治國之道蘊含其中。
太上皇弘治若有所思,也明白這個道理,遂看向王瓊:“朝廷魚稅如何收取?”
“三十而稅一,折算成銀子,鯉魚兩分紋銀一斤,鯽魚一錢銀子一斤,白魚八分紋銀一斤……”王瓊掐著手指喃喃道。
若從海裏抓來不認識的,他就不知道了。
太上皇弘治和諸公聽得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