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下了聖旨,京城的良鄉商號可以兌換銀票。
並無多少人來交易。
嚴成錦預料到了,士紳多已將銀子存入,並無交易的需求,所以才召李兆番回京城。
“大人,島國的大船到通州了。”
嚴成錦拿起官帽,現在出發,等到了良鄉,大船也到了。
他極少和李兆番傳書信。
可是,有一種說不清楚的師徒情誼,總是忍不住想幫他規劃職業生涯,不知李東陽是否收到了消息。
需比他快一步才行。
聽小太監說,嚴成錦溜出宮了,朱厚照也沒有閱奏的心思,丟下豪筆就出了大殿,再現身,已經是良鄉的官道上。
“老高,你說我要不要給李兆番封爵?”
朱厚照騎馬就是比他快啊。
這廝怕不是派人轉門盯著他。
嚴成錦想了想,“臣以為,是該要封爵。”
李兆番是錦衣衛千戶,在島國開疆拓土,又鎮守多年,運回近四千萬兩,有大功。
可惜是個八股學渣,難以進文官係統。
當儒將更為合適。
“我給楊師傅封平南伯,給李兆番封什麼爵位好?”朱厚照認為,封爵是最重要的事,不能隨意起名號:
“密雲伯?”
嚴成錦沒有應答,對封號並不糾結,反正都沒有封地。
……
良鄉碼頭,一艘高過樓宇的大船停在碼頭。
李兆番看見那頂轎子,眼眸中浮現一層薄薄的水霧,嚴大人親自來接他。
雖然是自己的妹夫,可聞道有先後……
“兆番如何能受恩師厚待?”
腦筋急轉彎:我夫人叫你二哥,我兒子叫你二舅,你叫我恩師,我叫你什麼?
嚴成錦倒怕傳到李東陽耳中,“本官沒你這個兒子……不,沒你這個門生。”
“……”李兆番。
朱厚照看向嚴成錦,又看向李兆番,眼中竟有幾分同情,老高終於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了啊。
片刻後,良鄉衙門的小院。
李兆番縮了縮身子,木桌上是熱氣騰騰的茶湯,卻來不及去喝,拱手道:
“不知新皇和嚴大人召臣回京,為何事?”
從世叔楊一清那裏聽說,朝廷剿滅了瓦剌,如今北方平定。
楊一清執掌島國的兵權。
以嚴大人的性格,不會白白將他從島國召回京城,而且還親自來迎接。
“朕無事呀,老高你說吧。”
“良商要在海外建立商號,發行銀票,本官想命你前往。”
良商在異國建商號,需得到當地王庭的庇護。
王不歲不能代表朝廷,辦不了。
諸多人選中,李兆番心性沉穩,三項全能,有良鄉王守仁之稱。
除了方學外,他最信任李兆蕃。
“學生在通州時,略微有耳聞。”李兆番道。
朝廷的旨意,已經傳到各個番國,但仍需派使臣親自去,建立商號。
嚴成錦把一份商號建立順序手冊交出。
“可曾聽說過大禹治水的典故?”
朱厚照:“老高的意思是,你不必回李府了,即刻啟程吧。”
李兆番:“……”
嚴成錦正是此意,回到李府,定會被李東陽挽留在京城,但他實在找不到,比李兆番更合適的人選了。
……
李府,
李東陽命庖房準備一桌宴席,特意比平日下值早兩個時辰。
“大船還沒到良鄉嗎,為何不見兆番回來?”
老爺平日下值,從未見過酉時的京城,與二少爺近三年未見,心中定是急切,管家連忙說小的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