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遷移 第四章 (十五)(1 / 2)

張平平自小迷戀稀奇古怪的事,楊二姊倒是有耐心給她講,但她肚子裏裝得故事太有限,早給她這煩人的孫女掏騰空了。張全勝是第二個被她挖掘的人,他興起時,會給她講些五花八門的東西,要是酒到酣暢時,更是口若懸河地想到哪裏講到哪裏。他喜歡拽些新穎的詞語,時不時的露些高妙難懂的話題,越是這樣,越惹得張平平好奇。有回,張全勝盤坐在炕桌旁,喝著小酒吃著花生米,山南海北的講起來,從人體小宇宙、天下奇聞繞到《紅樓夢》上。張全勝講,《紅樓夢》不僅僅是小說,裏麵有詩詞有醫學還有建築,更是門“玄學”,這個新穎的詞眼剛好被進來找張平平的老劈柴聽到,於是張全勝把他知道的全部關於《紅樓夢》的內容又講了一遍,老劈柴很震驚,沒想到平平能從父親那裏學到這麼複雜的學問,自此,他倍加崇拜這位鄰居張大爺。

張平平不會像郝峰那樣一下便被唬住,她已經發現,張全勝講的東西七零八碎,浮於表麵,若追問下去他就再說不上什麼,真正撿起一個話題便能講通透的是二舅。張平平的二舅大名叫蔡珖玉,字鴻銘,年紀比蔡玉梅大一輪,解放前出生,神田時蔡家的生活隻有他和大舅蔡瑛玉經曆過。他們兄弟二人四五歲便被蔡維藩送進私塾開蒙,又先後進入縣城中學。蔡玉梅說她二哥在中學經常考第一,縣城裏的人都知道,蔡家的老二是名土秀才。蔡珖玉生性勤奮好學,記憶超強,傳統文化功底深厚,典故文章信手拈來,隨意一首詩文,都能把成文背景和作者經曆講個明明白白。

二舅的人生很坎坷。蔡家來到包頭後,正值他青春年少,他的博學多思和強烈叛逆都讓解珍珠無法駕馭。五十年代,他考上大學,剛上一年便從學校退學,回家說學校不是他想象的模樣,會浪費他的青春,他要自己創業。於是,他混著幾個親戚和一些朋友東奔西跑的折騰起來,販賣過一些物資,領著三舅去固陽縣辦過學校,還從天津請回戲劇班子在本地搞演出,雄心勃勃地到處闖蕩,終年不在家裏呆著。蔡子箴不幹涉他,解珍珠隻能歎著氣說:“哎,一樣樣的,一樣樣的。”

回城後他已經四十多歲,開始自學農業技術,研究出好幾項甜菜育種專利,在農科院做上技術總工。雄心勃勃心懷夢想的他,在大多半人生歲月中,都沒有遇上真正能夠讓他創業的大江大河,隨著激情退卻,二舅的精力轉移到思想文化研究上來。

退休的蔡珖玉每天堅持收聽新聞,看報紙雜誌,收聽外國電台廣播,雜收博取,無所不涉獵。他像本大百科全書,蔡家在蔡子箴之後,就數他光芒最盛。每次他一出現,家裏大大小小的人都喜歡圍著他問東問西,談天說地,愛爭執的要跟他辯論半天,把上次沒掰扯明白的事情繼續掰扯明白,他能把與他辯論的人分成不同的派係,讓爭辯越來越激烈。他像個演說家一樣,永遠喋喋不休,永遠滔滔不絕,總能激發出不同意見,所到之處爭執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