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缺了什麼(3 / 3)

“我剛沒敢說,我跟您的判斷一樣,這員工是自殺;我進一步猜測,是壓力太大了。您知道的,公司績效管理有規定,績效不合格就得改進,改進還不合格就辭退了。”

“有兩次改進機會,而且公司一向以鼓勵為主,據我了解,操作層麵還是人性化的,至少在我印象中,這麼些年,真的因此被辭退的人很少。”梁憶想了想,又補充,“而且李輝隻是一個一線操作人員,他的改進要求不會難的,隻要正常按作業流程操作就可以了。”

“我們知道是這樣,可李輝他知道什麼?怎麼想這績效改進的事?他又被經理批評,很難說沒壓力。”李賀陳說。

梁憶點頭:“這個我認可,他肯定有壓力,肯定有情緒,但是,是不是壓力大到要導致輕生?”

李賀陳想了想:“您這麼說也是,壓力大到要自殺,似乎牽強了點,但還能是什麼原因呢?”

“又或者,我們的判斷不對,不是自殺。”梁憶說。

兩人又再度沉默。

“要不,找沈經理問問,看看有沒有其它我們忽略的信息?”李賀陳建議。

梁憶看看手表,說:“今天就算了,我明天上午給他打電話,會議安排在下午吧。”

“要不還是上午吧,我怕來不及,周一就要向管理層彙報了。”

“也行,上午的話不要太早,你也需要休息一下,神經不能一直緊繃。”梁憶說。

李賀陳搖頭:“我也不想,但這事兒原因還沒找到,又沒有什麼新線索,到底怎麼定性呢?”

李賀陳看梁憶,似乎有什麼說不出口。

梁憶捕捉到李賀陳眼中的為難,再次鼓勵:“說吧,這會兒我們倆不說,什麼時候說。”

李賀陳先解釋:“我沒有其它意思。”然後才說,“這是一起死亡事件,從公司角度,不同性質會有不同後果,生產事故還是非生產事故,這個,挺關鍵。”

梁憶垂眼沉思,她當然知道,從公司角度,或者說白一點,從管理層角度,如果定義成非生產事故,是兩個壞結果中相對偏輕的一個。

李賀陳在提醒,或者說在暗示,梁憶能猜到管理層想要什麼。

是事實定義,還是人為定義?梁憶當然想要前者;可如果事實證明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呢?

“有些事兒,還真得看怎麼解釋……”李賀陳歎了口氣。

證明題,隻要保留足夠多的不清晰,還是能證明出來的。梁憶當然也懂。

梁憶走到飲水機旁邊,給自己續了一杯水,喝了一口。思考:要給唐永打電話嗎?

這時候,手機震動了一下,梁憶看了一眼,是唐永的信息:結論出來了嗎?

梁憶回複:還沒有,有些細節還在確認。

唐永:嗯,有結果我們先碰一下。

梁憶回複:好的。

唐永很關心,畢竟發生在他的管理範圍內。

放下手機,梁憶看了看李賀陳,說:“我們先把事實都拿出來吧,然後和唐總先碰一下。”

李賀陳算了算時間,覺得有點來不及:“我得明天一早約沈經理了,午飯前約唐總,下午留半天機動時間,萬一還要找什麼信息,或者材料需要大改的情況。”

梁憶看出李賀陳的焦慮,點頭道:“你安排吧,時間先定下來,大家都有個數。”

李賀陳在筆記本電腦上操作預定會議,梁憶把所有信息在腦海中梳理,總覺得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