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之前侮辱祖國的報紙,陳南西想到了新的解決辦法。
在這個國家的處處都充斥著看不起華人的行為,他們將“霧霾”歸咎於中國,將這個國家的汙染也歸咎於中國,將數不清的原罪都算在附近這個東方大國身上。
在他們的印象中,似乎明朝之後,再無中華。
但是他們忽略了比朝代更值得敬重的是民族,中華上下五千年,除了明,更加無數個偉大而文明的朝代。隻怪此時的韓國人心生了偏見。
其實很開心在韓國有孔子學院,更有漢語熱,但是對中國如今的偏見真的太深了。
陳南西曾經問過自己的各國同學,日本同學說中國學生都很喜歡花錢,瑞士同學說中國同學喜歡買買買,德國同學說中國同學不愛學習……
似乎圍繞中國留學生更多的標簽就是“不愛學習”“花錢”兩個字上。
在國外像是陳南西這樣的人時常會有一種煩惱,她想改變這種局麵,盡管他人目光短淺,但卻不能放任這種偏見無所作為。
她在微博重新注冊了一個賬號叫“班長弟弟”,作為博主,她組織了一個團隊專門做視頻。
正好她即將學的就是編導,而她做的節目的內容,就是在異國他鄉弘揚中華民族之重。
最開始還是小打小鬧,隻是穿一穿漢服,彈彈琴,後來去敬老院,去社區表演,再後麵上韓國的電視節目……
沒想到“班長弟弟”這個博主竟然火了,更火的是這個微博名下的愛情故事。
人紅是非多,陳南西知道席子易不喜歡招搖的事,她沒想到自己偷偷做的這些竟然成功得一塌糊塗。
人人都在搜首爾街頭那個彈古箏的女孩是誰,人人都在看被截取下來的韓國電視台節目。
其實像是韓國這個文化輸出很重的國家一般是很反感中國文化的卷土重來。畢竟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裏,中華文化輻射了他們幾個世紀。
幾十年前甚至把漢城改成首爾,文字也徹底斬斷重造文字。但出乎意料,陳南西的這次隻是想做做事得到了全麵支持。
網友在關於她的微博下麵評論。
“好樣的,韓流荼毒年青一代這麼久,現在終於知道反擊了。”
“終於有人做了我一直想做的事,給你們點讚。”
……
一切都看似好起來,一切似乎都在向著最好的方向發展,大家都這樣認為。
年輕時以為喜歡上一個人,就是一輩子。
轉眼,又是一年,陳南西記下隨筆一篇。
“18年初,從釜山歸家前,去往濟州小島,路經風雪,迷路在漁村小巷,捧著陌生人咖啡等風雪過去。回到釜山,隨後曠課,去首爾入學,收到俄羅斯大學的交換名額,席子易收到去往美國名校的交換名額。
也就是說不到半年時間,我再次陷入彷徨,幾經抉擇,最後還是背上沉甸甸的故事,滿目悲涼的歸國回家,準備去往另一個國度,手腳冰涼。
當初為什麼曠課?因為有了更好的歸宿,才發現當初去釜山,像是受氣而去,離家出走。釜山的朋友包括教授問起我的歸程,我都說也許是九月吧。
其實在內心深處,我沒考慮過再回去。
回國前,我去見了南方的朋友,末藝留在了釜山,和劉兆麟一起,我沒想過他們會有這樣的結局。
如今立足年末清晰明了,末藝是我同行的朋友,已經與我一起去了一個又一個地方,她是我在韓國最好的朋友與收獲,七月她還來我中國的家做客,我帶她吃了整整五天。
我如今記不得何青青的模樣,已經兩年未見到她,不知道她過得如何,記得最初認識時她很愛哭。她曾背叛我,更多的是幫助我,是非恩仇,終是一場空。
回國後每日嘔心瀝血工作,看書,讀曆史,寫劇本,填詞作曲,小有收獲,重要的是在家,親人日日常伴,平安喜樂。我喜歡家裏的兩個小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