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宮陪著妻兒歇息了兩日後,十月初一,孫寧正式召集群臣升殿,朝會。
這次的君臣升殿朝會的意義自然是非同小可,既是此番北伐破鬼戎等內外之敵後的慶功之會,也是大越真正複國,重回都城洛陽後第一次的正式君臣大朝會。
所以今日的場麵自然極大,天還沒亮,滿城官吏都已悉數等候在巍峨的皇宮之前。
隨著天色放亮,宮門開啟,群臣便分作文武兩班,在左相沈舟和大將軍燕虎的分別領頭下,著朝服,戴梁冠,邁著整齊的步伐,進入皇宮,來到正殿太和殿前。
之後自然是一連串的禮儀之事,群臣不斷向升座於上的皇帝陛下叩拜,山呼萬歲,並且向孫寧恭賀此番之勝。
孫寧則是出言讚許並撫慰群臣,好一派的君臣相得的和諧畫麵。
再然後,便是以孫寧打頭,皇後在側,並兩個皇子跟隨,帶著群臣一路自太和殿出發,一路前往皇宮西側的太廟所在。
這自然是為了向大越朝廷的列祖列祖奏報此番大捷之事,誇耀本朝之武力,並求得祖宗的庇佑了。
這些規矩程序的什麼的,早在孫寧一路從北邊返回洛陽時,就已經聽身邊人提起過太多次,自然是熟記在心。
雖然他心中對這種表麵文章很不以為然,畢竟這天下分明就是他帶著手下臣子將士們用一場場血戰打回來的,與那些早已死去多年的孫家祖宗們可沒有半點關聯,也不存在什麼保佑不保佑的。
但是,有時候朝廷想要安定,就需要這些繁文縟節,需要向天下人傳遞出一個父子相承,百年不變的信號。
所以孫寧來到了太廟,留群臣在正殿之外,自己則和皇後一起,擺出一副恭敬祭祀的模樣,拿著香火,跪在巨大的供桌和神主牌位前,念念有詞,默默祝禱。
蕭倩和兩個兒子論言行可就要比孫寧這個當事人要鄭重得多了,全都是一臉鄭重地叩拜祭祀,把早已準備好的祭文輕聲誦讀。
都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孫寧這次可算是真正理解這話的道理了,之前的自己隻關注後一點,而今後,這前一點就會成為自己在位期間怎麼都繞不過去的大事了。
等到在太廟祭告列祖列宗的儀式徹底走完,太陽都快升到眾人頭頂,君臣們這才有些饑腸轆轆地又往回走,重新在太和殿召開更為重要的朝會。
好在,這一切更多隻是走個過場而已……
今日的朝會,確實很重要,因為在這場朝會上,將決定接下來整個大越朝廷的走向,以及對立功者的賞賜,和對一幹降將俘虜的處置事宜。
這自然是天下人所最關注的一樁樁大事了,若中間有所差錯,都可能惹來不小的風波。
但如此重要之事,自然不可能就在今日的朝會之上倉促而定。
事實上,打從北方戰事已見分曉後,朝中以兩位宰相為首的留守大臣們就已經開始著手安排後續諸多事宜了。
尤其是對那些有功之人的升賞,更不能隨意而定,輕慢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