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孫寧過了黃河後,這些由諸多重臣商量定下的種種封賞細節就都報到了他跟前。
在仔細看過這些奏疏,又經過一番考量和修改後,也就有了今日的最終結論版本。
現在,孫寧也不過是照本宣科地將這些封賞又當眾宣布出來而已,而且還是通過魏紳之口。
這次的最終封賞,既有根據此番北擊鬼戎的將領官員的功勞升賞,也要把這十多年來,朝中百官的功勞計算其中,所以此番由魏紳讀來,倒也是一個頗為細致的過程。
不過總體看來,功勞最大的也就是那麼幾個。
其中軍功最高者,自然非燕虎莫屬。
作為朝廷出事後,就一直跟隨在皇帝身旁,隨他重起於微末,並一路立下無數戰功,最終成為今日朝中武將第一人的他,自然堪稱武功第一。
於是,封燕虎為定國公,世襲罔替,另封官樞密使,掌管天下兵馬之權,再有武勳大將軍……
緊隨其後的,乃是功勞不比燕虎為少的陳青雲,隻是因為他非元從之臣,所以地位上稍有不如。
可陳青雲也依然是得封保國公,世襲罔替,官封樞密副使,兵部尚書,武勳前將軍……
接下來是追封蕭克定為安國公,由其子蕭文遠繼承,世襲罔替,官封樞密副使,武勳後將軍。
蕭克敵,同樣功勞卓著,封英國公,世襲罔替,官封樞密副使,兵部侍郎,武勳左將軍。
群臣聽著這些功勞極大的武將的如此安排後,心中羨慕之餘,也難免會生出一個疑問來,那就是照這一安排推算,應該還有第五個同等身份的國公和將軍被提拔起來。
可思來想去,他們也找不出第五個能受封此高位的將軍了。
雖然如聶龍衛挺,梁文統古耀華等將軍都是一心報國,立功無數,但相比於前邊四位的獨當一麵,他們的功勞終究還是少了些,怕是無法平起平坐啊。
至於其他將領,就更比不了了。
而在群臣好奇的猜想中,最終答案也隨之揭曉——
“長安李萬年,雖一時有過,有背朝廷,然則自起兵以來,既未殘害百姓,又禦鬼戎於北,此番更是主動出兵,助朝廷一舉奪回北疆各關城,功莫大焉。故以功勞論,當封襄國公,世襲罔替,官封樞密副使,兵部侍郎,並遙領長安太守,武勳右將軍……”
當這一封賞被魏紳宣講出來後,縱然是在如此嚴肅的大朝會上,群臣的後半段,大殿之外的隊伍中,也不禁有一陣驚呼聲不斷響起。
他們想了許多可能受封的官員,卻是一個都未曾想到這最後一個受封國公的會是一個降將,一個曾經起兵叛亂的平天軍的賊首。
尤其是那些曾經的大越朝臣,這時更顯得按捺不住,竊竊私語,有幾個更是躍躍欲試,都打算直接站出來,表示質疑和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