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1 / 2)

高坐在上,目光如炬的孫寧自然將這些臣子的反應盡數看在眼中。

當下裏,他臉上的笑容就是一冷,出聲道:“此乃朕與兩位宰相,以及諸位功臣一道商議定下的功臣人選,難道有人不滿嗎?”

其實關於李萬年被封為國公的決定,孫寧完全可以拿出更多的理由來說服全體臣子。

比如說他雖曾起兵作亂,但對天下的傷害真比不了秦玉德和趙廣校,甚至他都沒有在中原待多久。之後到了長安後,也是安心治理地方,不但沒有傷及無辜,反而活人無數。

或許唯一被詬病的,就是當日他曾起兵意圖攻入川蜀了。但此戰他不也以失敗告終了嗎?

而且之後他所立下的功勞也確實夠大,要沒有他自關隴出兵向北,破鬼戎占據的河北及北疆等城,北伐一事還真不會那麼順利,接下來的戰鬥又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死多少將士和百姓了。

所以真要論及功勞的話,李萬年之功並不在燕虎等四人之下,再加上他手上還有一支十多萬的精銳,就更足以讓朝廷為招降他而開出如此好處和封賞了。

不過,這些東西孫寧並不打算當眾細說,因為沒有必要。

知道理解的,不用他多作解釋,至於無法接受,甚至索性因此眼紅的,說了也沒用,還不如直接用皇權壓之。

果然,隨著皇帝臉色一沉,問出這一句後,殿外那些竊竊私語的聲音頓時消失,所有人都一陣惕然,不敢再有異議。

本來嘛,現在的孫寧就是開國之君般的存在,無論他想要封賞什麼人,下麵的臣子都隻能聽著,遵從,哪有他們開口反對的機會?

見群臣再不敢議論,孫寧神色稍霽,這才又道:“五位將軍皆是有大功於朝廷的,所以朝廷才會重要封賞。朕之意,在詔令頒布之日起,一月內,五位國公都須入朝,不得有違!”

許多臣子這才明白過來,朝廷在給足李萬年麵子,給予他厚爵高官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要把屬於他的一切兵權都收回來了。

再想想剛才對他的封賞中提到的“遙領”長安太守一說,眾人就更是心領神會了。恐怕李萬年這一來洛陽,就不可能再離開了。

這麼一想,絕大多數人倒也能接受了。以一個尊崇的官職爵位來換取天下太平,總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啊。

隨著孫寧點頭,魏紳接下來又繼續宣讀起封賞詔書上的內容。

接下來受封之人卻不是順理成章的衛挺梁文統這些同樣功勞卓著的將領們,而是換成了文官方麵。

正如孫寧回來時一看到沈舟就提到的那樣,他們這些朝廷重臣多年來一直默默在後方支持前方用兵,論功勞,其實並不在一幹武將之下。

這其中,要論元功第一的,自然非左相沈舟莫屬了。所以他也被封為顯國公,也是世襲罔替,依然是左相,進光祿大夫。

然後是諸葛青雲,雖然之前有過過失,但之後還是將功贖罪,這次能破鬼戎大軍,他遊說耶律部的功勞自然也是不能被忽視的,所以合所有功勞在一起,也被封了爵位,卻是河間侯,官職則為禮部尚書,入政事堂,輔佐兩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