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捉對廝殺(1 / 3)

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六,嶽飛兩周歲的第二天,子時初三刻,現代時夜間十一點四十九分。

嶽飛就不顧胡思亂想了,因為神農帶領他的八百虎賁正在努力攀登豬首峰。

登山上領並非大事,神農也沒有覺得太過困難,可是偏偏事與願違,他遇到了很大阻力。

豬頭怪國王出征的時候,並非如同那些笨人下棋死不顧家,而是留下二千龍騎兵看家護院,保護自己的老窩,所以神農要占領豬首峰,攻進豬王殿,比須解決了他們才行。

當然,龍騎兵最硬的骨頭,就是龍輦上的那個豬頭怪國王,也就是那個豬身人麵怪的頭領,按道理說,如果拿下那個怪物,剩下的那些龍騎兵估計就會鳥獸散了。

如果拿不下,那個一萬二千人的龍騎兵整體,就是一個最大的難題。

還好的是,豬頭怪國王雖然沒有被打死,卻被打敗,以至於他帶領出征的龍騎兵,大部分已經煙消雲散,剩下的殘兵敗將都跟著豬頭怪逃得無影無蹤。

所以剩下的龍騎兵,就是留下看家的那些了,再也不能發揮他們凝聚一團整體力量了。

神龍樂觀地想,大部隊都煙消雲散,剩下的區區散兵敗將還能有什麼作為?誰敢攔我?

可是出乎神農的意料之外,他遇到了特別強烈的抵抗,比那個豬頭怪國王還厲害。

原來,留守豬首峰的將領,就是豬頭怪的十個兒子!

他們論陰謀詭計,不如豬頭怪國王,可是論本事,各個都高出他父親一大截,而且現在都是年富力強,悍勇得一塌糊塗。

這十個少豬頭怪,為了繼承老豬頭怪的王位,競爭激烈,除了各種勾心鬥角,就是拚命練武功,所以他們的武功一個比一個高。

武功高,自然就要仗恃自己的武功,所以他們一上來,就提出和神農一邊的人各出十個人單挑。

倘若神農一方勝,豬頭怪自己就會主動消失。

如果豬首峰勝利,則神農一方自己撤走,不要繼續糾纏。

神農也喜歡這種方式,可以減少殺戮,當然答應,出戰的就是十個百夫長。

其中兩個人的兵都打光了,正憋著一口氣要報仇,聞聽大喜,就占據了第一第二位置出戰。

也沒有人和他們爭,很能體諒他們的心情,其他人要爭的話,就隻能競爭剩下的名額了。

當然,有人是不屑爭這個東西的。

他們在沒有必要上場的時候,那是不會搶著出戰的,看看熱鬧就好。

可是大多數人都是年輕力壯好勝心強的小年輕,還是很想出戰的,因為他們就是戰士。

戰士不向往出戰,就不是好戰士。

這個時候,豬首峰一方,長子叫龍加耳的,就帶著那些豬身人麵怪騎著龍馬一窩蜂跑出來了。

別的不說,耳朵特別長,如同轉頭搖動,輪動兩隻耳朵,左耳朵能夠打到右耳朵。

它們才不管探險隊沒有馬騎隻能步戰,一律騎馬出來,存心占對手的便宜。

那些人龍騎兵都不說話,隻有龍加耳在那裏張羅一切。

豬頭怪王國的傳統是父傳子家天下,長子繼承權隻有不被人奪走,他就自然代替父親指手畫腳。

到了現場以後,也沒有什麼交代,更不搞什麼開戰儀式,立刻就安排別人住腳,自己跑出來。

大家隻見一匹特別神俊的高頭大馬,上麵騎著一隻豬——如果不看人麵的話。

不過這豬與凡豬不同,這是一隻大型肥豬。

兩隻肥碩的前蹄,握住它的武器,竟然是一隻釘耙!

九齒釘耙!

一根似金似鐵的粗大長柄,足有一丈。

耙頭金光閃閃,每個耙齒起碼一尺長。

神農看自己一方的人還在爭論,還在討論決定讓誰出戰,搶到一個名額,在二人後麵出戰。

當下喝道:“不要爭了!等會需要的時候,我叫誰上誰就上,現在看他們打。”

心道,這兩個第一第二百夫長估計上去一個都能打穿對方十個。他們的武功都是最厲害的。

何況兩個都在前麵,一會兒沒有你們的事兒,現在瞎爭有什麼用。

眾人也就停止了吵嚷,把目光盯向戰場。

哐!

一聲巨響傳來,原來是第一個百夫長姬龍出手了。

原來這百夫長也是貴族家族出身,非同凡響。

那個響聲是他的銅耜打在對手的釘耙上。姬龍的銅耜也和其他人的形狀一樣,隻是大了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