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七,嶽飛兩周歲的第三天,子時正二刻,現代時夜間淩晨一點四十分。
嶽飛在殷受寫的傳記中最後一頁內容記錄的零散信息裏,找到了一個他對一個非常關心的問題的重大線索。
那裏麵透漏的消息,就是神農在他的采藥過程中,找到了一種食物。
說他它是食物,是因為神農記載中說那東西能吃。
嶽飛居然也同意神農的觀點,因為他在另一個世界野外生存訓練中找到過一個同樣的東西,而且還連吃了十天。
特種兵的腸胃很厲害,簡直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都可以吃,包括那些在常人看來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他們也都吃起來毫無難色。
不過這個東西他連吃了十天,他的腸胃卻能夠平安無事,可見那東西真的是食物,如神農所說。
嶽飛覺得他自己的經驗比神農那個品嚐經驗更經得起考驗。
嶽飛最近幾天正在為他新建立起來程崗村和五裏崗鎮的糧食高產傷腦筋,現有當地的農民種植的那些穀子、豆子、小麥、黏米、水稻等糧食品種,一言以蔽之,都是地產農作物。
如果風調雨順,官府也別橫征暴斂,農民吃飯勉強能夠。
倘若也供應那些外來人糧食,按照嶽飛的計劃,大量招收流民吸引外來人口,就遠遠不足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戰爭的需要,嶽飛將來肯定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現在還不是,現在他是招徠流民,先豐庫存,手裏沒有存糧,別說流民招不來,招來也是麻煩,種地的農民都吃不飽。
可是招收流民,在嶽飛的戰略籌劃中,又是必不可少,勢在必行的一個關鍵。
也就是說,不管是程崗村的農民,還是五裏崗鎮的土匪,人口基數都不夠用。
如果嶽飛有充裕的時間,他可以用發展生產獎勵生育的方法,依靠每年增進加小孩子來增加人口。
一個新生小兒長大周期需要二十年就夠了。
可是嶽飛哪裏能等?別說而二十年,兩年都不能等,一步趕不上,就會步步趕不上。
現在是徽宗崇寧四年,離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僅僅還有二十二年,等著嶽飛這兩個地盤用自然方法增加兵員,二十年最多能添加幾百人,沒有訓練的時間不說,這人數差得太多了。
嶽飛的總兵力,百萬雄師就不想了,二十萬精銳還是需要的。
在起初幾年這個開始階段,可以兵貴精不貴多,但是也不能太少,否則再精也不能彌補人太少。
嶽飛的擴軍計劃,當然包括了收服和打服兩種手段,不管用哪種方式,都要有起碼的底牌。
這個底牌就是要有一定數量的精兵,而養精兵就必須糧足,以後幹事都要有兵精糧足兩個支柱。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構想,首先要解決糧食問題。
糧食豐收,需要兩大條件,第一個要有大量耕地;第二要有高產種子。
耕地增加,嶽飛已經做了兩手準備,一個手,就是通過王明等人收購耕地。
第二手,就是自己開荒增加土地,前不久通過和縣令的談判,五裏崗鎮獲得大量荒地,可以開墾。
開墾荒地,嶽飛已經謀劃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讓那些全民皆兵的農民子弟,通過練兵順便開墾荒地,一舉兩得。
這也就是具有嶽飛的見識才能想出這個高招,一舉解決了練兵和生產互相矛盾的問題。
其實這裏的關鍵,是以前練兵的內容不能和生產結合起來,二者隻能幹一樣,二不能兩樣都幹。
故此,練兵使出來的勁兒白白耗費掉,而農田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卻因為不得不練兵大量空缺。
耕地的增加,嶽飛比較有把握,現在程崗村和五裏崗鎮的青壯加在一起,大概有五千人,這些人如果按照嶽飛的設想,練兵和開荒結合起來,連著幹兩個月,就可以有兩個收獲。
第一個收獲,就是這五千人必定人人體壯如牛。
你想啊,二個月時間內整整六十天,每天都如同老牛一樣開荒,不成牛一樣也頂不住啊。
還有一條,就是嶽飛不差餓兵,他能保證的就是凡參加開荒青壯都免費吃飯,隨便吃那種。
僅此一項,比如像虎子那種大肚漢從來就沒有吃飽過的人該迸發多大的幹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