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調整進攻方向(1 / 2)

“車?”

田宇看著譚力伸手指向悍馬車,很快說道:“據我所知,董氏集團名下的車企,更多的隻是麵子工程,為集團公司提供的盈利,在董氏所有項目中,連前五都排不上吧?”

作為董氏集團的老對手,田宇手中自然也掌握著大量有關前者的資料。

董氏從起家至今,從事過房地產開發,裝修,商場經營與管理,以及汽車生產與製造等多個項目。

要是論盈利,那首屈一指的自然就是房地產開發項目。

處於第二梯隊的,則是裝修設計以及商城經營等等。

而董氏名下的車企,當初不過是收購的一家瀕臨倒閉的國有改製企業,更多的是為了幫當地官方解決一些工人的安置問題。

從表麵上,自從董氏接手車企後,車企也一直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且一直沒有什麼大的動靜。

若非董氏集團的體格擺在那兒,虧得起。

恐怕換一家公司,早都被像車企這樣的吞金獸給拖垮了。

所以當譚力選擇將方向指向汽車時,就連田宇本人都有些詫異。

“在盈利上,董氏的車企確實是集團內墊底的存在,但是在投入上…”

說到這兒,譚力忽然話鋒一轉道:“據我所知,董氏這兩年在車企上的投入,不亞於房地產行業跑馬圈地!”

“如果說董氏在車企上砸了重金,那將反擊的點定在車企上,可比房地產項目有搞頭多了啊!”

按照田宇一開始的預想,他原本是希望聯絡各方資本,遊說黃海地產下場,進行資源整合後,直接在羊城與董氏打擂台。

而田宇選擇在羊城和董氏分庭抗爭,自然也是有利有弊。

先說好的方麵,首先在羊城和董氏打擂台,哪怕就是最後失敗,那唯楚和通達損失的最多也就是一定的資金,並不會影響到自身的基本盤。

其次,隻要唯楚和通達入駐羊城,那就勢必將打破羊城原本的平衡,讓董氏脫離舒適圈,至少不可能再分心在湘省使壞。

最後一點,田宇相信董氏在羊城一家獨大多年,除開合作夥伴內,絕對也不缺少眼巴巴的對手。

而唯楚與通達的到來,無疑也會讓那些董氏的仇家看到希望,在關鍵時刻或許也能給予董氏沉痛一擊。

但弊端,同樣也是很明顯的。

論社會關係,即便是有黃海地產的幫助,那田宇一方和董氏肯定也沒得比,在一些官方的協調上,必然會處處受限。

同時,羊城對於唯楚也好,對於通達也罷,那都是一片陌生的土壤。

陌生的環境伴隨著的可是未知的風險,即便田宇經驗豐富,且具備先知先覺的巨大優勢,但未必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所以一聽到譚力另辟蹊徑,選擇從車企入手,也讓田宇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要知道車企的投入,可遠比一些基礎行業要大得多。

且不說在人力資源上的常規投入,就拿最基本的設備和設施,那都是一筆普通企業難以承受的數字。

在目前,華夏的科技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絕大多數生產設備,都是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