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賣炭翁(2 / 2)

得咧,苗、鐵、火,這三位湊一起果斷是木炭一條龍,豈不是緣分。

曆經了改朝換代,老人家們總有頗多的感慨,時不時會拿現在的大唐與楊廣的隋朝相比較,總體來說大唐還是很得百姓擁護的,起碼王邵眼前三位叔伯對如今的大唐表示滿意,隻是他們偶然間透露出來的生活方式叫王邵心中沉甸甸的。

雖然王邵不會說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渾話,但他一直以為貞觀年間的百姓生活應該還算過得去,哪知完全不是這樣。

白米飯對這些人來說太奢侈,大多時候買來做白米粥,算是調劑一下生活水平了,而平日裏吃的是野菜就糙米,隔三差五打些野味,收些田裏的豆子,算是老百姓不多的幾種蛋白質攝入來源,即便這種生活方式,他們居然已經非常滿足了,想想當年隋朝的重賦差點逼得他們賣兒賣女,三老就是一陣長籲短歎。

王邵原本常掛臉上的笑容已漸漸收了回去,眼睛裏泛著一層薄薄水氣,想想自己穿越過來不曾吃過這般苦楚,定是他那位便宜師傅道嶽和尚對他照顧有加。

“看來,有時間得回山門一趟了!”王邵喃喃道。

近一年半沒見這位老人,也不知身子是否依然硬朗,還有那些個奇葩師兄弟們,破舊的寺廟也該翻修一下了,王邵想著想著忽然又笑了起來,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王邵此刻頗有這種感覺。

如今他手頭上的財富連他自己都算不清楚了,酒樓被孫大同經營的有模有樣,還在大唐各州遍地開花,頗有後世快捷連鎖酒店的樣子。

再來還有香料與驅蚊香,高級香料幾乎供不應求日進鬥金可說絲毫沒有一點誇張,而普通的驅蚊香雖然便宜,卻架不住人多,又是夏季必需品,會昌寺的眾沙彌幾乎快成為大唐版的快遞小哥,為此,王邵那個三藏師兄還特意到他麵前倒了整整一天的苦水,說是把寺廟的風氣都帶壞了。

雖然師兄憋著一肚子火氣,可架不住王邵夠無恥啊,一句等夏季過後就給寺廟佛像塑幾個金身,並分出一成收益支持唐三藏行善,就徹底把這位品德高潔的法師給堵的啞口無言。

談完了生活瑣事,幾人又談起了異誌趣聞,他們是賣炭翁,自然對火比較敏感,彷如身臨其境般講述著墳頭遇鬼火的稀罕事,對他們來說光怪陸離的東西,在王邵看來完全可以用科學來解釋,墳頭起鬼火,不就是磷化氫燃燒嘛。

不過有件趣聞倒引起了王邵注意,他們都是山西人,聊著聊著自然聊到了黑石炭上麵,聽了好半天王邵才琢磨出來他們口中的黑石炭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敢情就是煤啊。

煤這東西早在西漢就被開發使用了,因為煤的燃燒很容易引起中毒,所以富貴人家寧可用木炭也不會用煤,傳到大唐也隻是貧苦人家過冬時萬不得已的取暖之物,可見,這時的利用率相當的低,最關鍵的,在百姓眼中這些黑乎乎的石頭隨處可見,根本不會去打它的主意。

但王邵懂啊,想想後世的煤老板,開大奔,抱小蜜,身上掛著論斤算的黃金首飾,王邵忽然覺得自己的心猛然抽了一下,眼前的青山綠水仿佛都染成了金色,王邵一拍大腿,滿臉興奮之色,嚇得那三位趕緊住嘴麵麵相覷,還以為王邵發癔症了,一個個公子公子喊著,關心個不停。

隻聽王邵大笑道:“哈哈哈,這一路走的太值了,多謝諸位叔伯提點。”

看著近在眼前的工坊大門,王邵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急急翻身上驢,抱拳道:“三位叔伯,在下先行一步,買賣之事包在在下身上。”

此刻的王邵產生了報恩之心,不但會親自促成這筆木炭買賣,還會囑咐管事多給他們些。

王邵騎著毛驢跑了,隻留下三個麵麵相覷的老漢,他們實在想不明白,他們何時提點過這位公子了?還有,提點的究竟是什麼?

三人想了好久也得不出一個結論,隻聽張火咧嘴笑道:“老哥老弟啊,想這麼多幹什麼,看那位公子去時如此信誓旦旦,咱們這是出門遇貴人了。”

“哈哈哈,大哥(老弟)說的是。”其餘二人相視大笑起來。

。您提供大神青衣十三樓的大唐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