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入有兩三萬,這對樸實的農民而言足以過上衣食不愁的生活。
許多留村老人都買起了三輪電動車,蓋起了獨立洗手間,甚至新農村建設都改成了新樓房。
農民。
什麼是農民?農民就是根本。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而農民就是江山。
振興鄉村的政策就是為了讓農民有更好的收入,讓農民有更好的生活,這樣才能複興種植業的生態發展。
很多人提出農民為什麼不去城裏發展?為什麼不進廠裏擰螺絲?
農民選擇種地不是不懂的進城,而是沒有選擇。社會優質資源被瓜分,農民假如不種地,受限於自身條件的局限不種地又能做什麼?
而假如農民全都進城不種地了或者是憑空消失,那麼社會地位更低的階層人群則會補上空缺來保障社會的運行。
最終還是有人去做農業。
而扶持農業發展、鄉村複興,這才是根本上的解決問題,而不是讓農民消失,也不可能消失。
“你說什麼?”
“你要做茶?”
“我辛辛苦苦培養你大學畢業,就是希望你能走出這個山窩窩。”
“你不去大城市工作,竟然要在這山窩窩裏做茶?”
剛吃完晚飯的林家。
林建如含怒的看著已經比他高出一頭的林立。
氣衝腦門。
大學生不去大城市工作,竟然要留在這山窩窩裏做什麼茶?
灶台內忙碌身影的林媽媽章英看了一眼林立,神色微歎,卻是沒有說話。
“爸,我讀的大學就是農業,我的誌向就是綠化祖國、振興鄉村。”
“現在有綠色生態政策,鄉村振興戰略,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扶持。”
“福鼎白茶現在勢態也很好,我們抓住機會,隻要用心一定能做起來。”
林立知道說這些自己父親聽不懂,也聽不進去,但還是想要解釋什麼。
“一定能做起來?”
“一定的話還能輪的到你一個毛頭小子?”
“你知道什麼是白茶嗎?”
“知道白茶分幾種嗎?”
“知道什麼是銀針?什麼是牡丹,什麼是壽眉嗎?”
“做茶?”
“做地瓜粉你都夠嗆!”
林建如有恨鐵不成鋼的怒氣。為了供林立讀大學,這三年他腰間盤突出的身軀已經越發佝僂。
此刻聽到林立竟然要務農,頓時心髒都是一陣絞痛。
在林建如的心中隻有去大城市工作,去單位上班,考個公務員,那才能出人頭地。
起碼不用像他一樣,窩在這山溝溝裏一輩子,麵對黑土背朝天,不是在山就是在田。
注定了沒有出息。
“我知道!”
林立目光有些執拗,有著一個剛剛過完年二十三歲青年該有的逆反。
“白茶分為四大類。”
“春天第一次采摘的芽頭,因為形如米針,色如白銀,被稱為白毫銀針。”
“一芽一葉或是一芽兩葉的是牡丹,看品相又分為牡丹王與高級牡丹,或是二級牡丹。”
“因為泡在杯中的時候像是綻放的牡丹而得名。”
“一芽三葉的叫做貢眉。”
“一芽四葉或是沒有芽的白茶嫩葉就是壽眉,隻要儲存的好,年份是越久越好。”
林立像是要與父親鬥氣一般,擲地有聲,言詞有力。
想要證明自己的學識與能力。
或許以前不懂,但致力做茶之後林立就翻看了許多白茶的書籍,畢業回來的這一個多月林立對農作物的瓜果蔬菜更是已經了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