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跟什麼啊,我哪來的女朋友?”林立卻是大驚不已,這說的像自己已經有女朋友了一樣。
“我現在哪有什麼心思談女朋友,先把鈺林茶廠做起來再說。”林立可沒有什麼心思談女朋友,起碼現在全身心都投入到了白茶之中。
一定要振興鄉村,提倡福鼎白茶的綠色生態發展。
“我隔壁一個大嬸的女兒也是大學生,長得也很漂亮……”
“我吃完了,你們慢慢吃。”
“哎哎,怎麼走了?”大姐林雪芳還沒說完,林立就三兩下吃完去了茶廠。
鈺陽村,采茶是主要收入來源,但村民也會做一些地瓜粉,九層粿,鼠曲餅,提點蔬菜的去管陽鎮賣。
也可以去西陽村趕圩,這是西陽村獨有的趕圩日,村裏村外、大街小巷,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賣桃賣李賣朱梨,椎髻村姑結隊齊。風雨趕圩三六九,隔宵先問價高低。”
一首竹枝詞生動地描繪了山裏人挑果趕圩的場景,你挑擔,我拉車,三五成群,走過田頭,翻山越嶺地往圩場聚集。
過去因為交通不便,所以趕圩的人們一般天沒亮就出發了,然後步行一兩個小時到達圩場。因為出來一趟不容易,所以村民們都會一次性將十天半個月所需要的食物、衣物等買回去,有些賣東西的農戶也會就地補齊所需的生活用品。
但鈺陽村的村民糧食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種,甚至以前毛衣帽子褲子都是自己織,幾乎都是自給自足。
如果真的與世隔絕,就算是徹底沒了電,這裏的人也能活的很好。
春分,又是一個采季的開始,大將山,蓮美山都已經人影幢幢。
“阿立,點頭鎮舉辦了開茶節,要不要一起去看看?”章華打來了電話。
“開茶節?”
“想去但沒空去啊,我廠裏今天已經開始收銀針了。”林立雖然也驚奇開茶節,但廠裏已經忙不過來。
哪怕有爺爺,爸媽,還請了林立體,林建兌兩個幫工,但收茶必須靠林立主持。
甚至有兩個姐姐幫忙在山上采頭茶,林立還要請人。
但采茶季在這鈺陽村想請人都沒地方請。
“今天就開始大收了嗎?我茶廠才收一點呢,你們鈺陽村的茶今年好像早了幾天啊。”章華聲音也震驚起來。
有些茶廠還沒開始收茶,林立那邊似乎已經開始大收。
“也不算大收,今天銀針收一百斤是有了,明後天估計就多了。”林立期待的說道。
“你裏麵什麼價?你今年準備做多少銀針?”章華連忙問了起來。
現在銀針還沒真正開采,茶青價格不確定,但絕對是高過去年。
“我問了老馬哥,小馬哥,還有鎮上幾個茶葉店老板,叫價一百八,但差不多是一百六十五,一百七也有。”
“我剛才一百七先收了。”林立聲音帶著激動之色,今年的頭采銀針的茶青絕對是一百七了,隻高不低。
因為剛開始一百八也有人收。
“你裏麵也一百七?”章華的聚白茶廠才收一百七,林立裏麵完全可以壓價,一百六十五,或者一百六十八就絕對能收。
“現在沒空,晚上再聊。”林立幾乎是沒空接電話。
大將山,蓮美山,三三兩兩的茶農下山。
因為不是大采,許多茶農都是采了個一兩斤而已就下來了。
第一天林立就收了一百四十斤,都是頭采銀針,根根粗壯精美。
茶販子幾乎是半斤都沒收到,因為茶販子出價都沒有高過一百六,而林立茶廠卻是直接一百七。
“來,喝茶,看看今年的茶品質怎麼樣。”
林立將采摘下來的銀針還沒萎凋的茶青,直接開始衝泡。
無論是銀針,牡丹還是壽眉,茶青的味道才是最鮮,更是原汁原味,古人最早就是這麼喝茶。
但為了可以長期儲存才想辦法曬幹,萎凋,方便以後天天都能喝到而已。
……
。您提供大神醉臥蓮心的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