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建議:前麵幾章我裝模作樣,附庸風雅,詩詞什麼的引用的多一些,大家跳過了就是。
母親的死給父親很大的打擊,他親手毀了他辛辛苦苦收集培植的幾百株蘭花,然後找了一家道觀,出家去了。
伯父派人料理了母親的喪事。他又把我接到了家裏。
我經曆了那晚的一切後,篩糠一樣地抖索了好幾天,後來更是大半年都徘徊在生死邊緣。大夫都放棄希望的時候,伯父卻一直堅持著,從不間斷地尋醫問藥,精心細致地照顧。許是老天也被伯父感動了,幾十天都隻靠湯藥吊著口氣的我,卻突然開始能進些飲食了。伯父大喜,越發無微不至地照料。我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隻是我再也不是那個總是牽著母親的衣角的,無憂無慮的我了。
病好後,我不喜言語,經常幾天才開口說一句話,堂兄弟們的玩鬧更是從不參與,這時候,書成了我唯一的夥伴。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野史傳奇,誌怪小說,甚至奇門八卦,機關術數等等隻要是能找到的書,我都一一從頭翻閱。
書填補了我心中一直空空的那個地方,書讓我暫時忘記了寒冷,書它總是在那,它不會隨意地拋棄我。
伯父伯母見我孜孜向學,經常誇我懂事,動輒讓堂兄弟們要向我學習,使得堂兄弟們越發地和我疏遠,他們經常看我的時候,像是看一個怪物。我被日漸地孤立,但是我自己卻沒多少感覺,我反正日日隻是呆呆地與書為伍。
我讀書到了癡迷的時候,時時刻刻手不釋卷,甚至吃飯睡覺時也手不釋卷。伯父家的書看完了,便讓伯父幫我去借,整個健康城,隻要是藏書的人家,都被伯父幫我借過。終於在我十四歲時,我看書看得嘔了血,身體也差點垮了,伯父才緊張起來,再不讓我那樣日日夜夜地讀書。
我這樣勤勉地讀書,自然為我博得許多好處。我八歲時,就得了個神童的美譽,十二歲時,輕鬆地通過了當地的童試,以第一名中了秀才。之後我更是在健康城名聲鵲起,當時隱居棲霞山的從不收徒的王涵王老先生主動收我為徒。
我那時候對能拜王老先生為師並不怎麼熱衷,我讀書隻是為了讀書,在聽說了王先生家藏書健康第一,甚至在全國也有名後我才心動起來。
王先生確實是位最好的老師,我跟他學後獲益良多。他聽說我不拘什麼書都看的時候,沒有像其他迂腐的人一樣斥責我,讓我隻能看些正經的科考書目。他細心地引導我,告訴我要有係統,有目的地讀書。拜王先生為師後,我自己都覺得進步飛快,心中突然就比以前清明了很多,像是一下子開了竅似的,又像是迷路的旅人,撿到了行進的路線圖一樣眼前一片光明。
每次王先生家來了客人時,他都讓我在一邊聽著,甚至鼓勵我參與他們的講經論學的談話,每次客人走後,他又和我探討一番,讓我加深對一些精妙義理的解悟。
我慢慢地喜歡上了那些辨析經史義理的論辯會,偶爾試探性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讚揚後,就更加竭力地思考,積極地參與。
漸漸地,我變得開朗了一些,也參加一些才子書生的遊園踏青詩會,我寫的一些詩也悄悄地在坊間市井傳唱。
一個冬日,天陰欲雪,同城相熟的王兄與高兄與我在街市偶遇,相約上望月樓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