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1 / 2)

昨天網絡有問題,抱歉。

馬上要出現另一主角了,貌似出場的太遲了些。

我從夢中醒來,張開惺忪的睡眼;什麼時候,嘩嘩的雨聲已經悄悄地停歇。一束束晨光射進了門外的樹林,又透進了窗隙。多迷人的清晨!我連忙起床,推開了房門,“吱呀”一聲,驚起了樹上棲息的雀鳥。樹枝搖動,殘存的雨珠紛紛墜落,打在青苔上,聲聲清晰。

我心情舒暢,這便是我的世外桃園!這便是我一心想要的生活!

我們到東都已經三日了。拜見了祭酒大人後,我便搬進了這所國子監為我提供的館舍裏。我的館舍便在國子監的西北角,名為青柏居,鬆柏掩映,極為清幽,正是我理想的住所。

國子監位於東都的東麵,館舍林立,綿延十數裏。中軸線上是一排主要建築,從正門集賢門進,過太學門,迎麵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琉璃牌樓。牌樓後麵一個大的圓形水池,池中央一座方形的宮殿,既是辟雍。辟雍之名始見於《詩經》,“於論鼓鍾,於樂辟雍”。《禮記.王製》說“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天子的學校周圍設圓形的水池,諸侯的學校設半圓形的水池。辟雍是天子“承師問道,行禮樂,宣教化”的地方,所以周圍設置圓形的水池,水壅繞如璧,可以象征教化不息,水四周於外,又可以象征教化四海。對辟雍,古人解釋說,“辟訓明,雍訓和,所以和明天下也”,古人又認為,“辟之為言,積也,積天下之道德;雍之為言,壅也,壅天下之殘賊”,辟雍還喻示積德除賊。

辟雍後麵接著的是座大殿振德堂,那是除初一十五外,每日祭酒,司業,博士講學的地方。振德堂的東西兩側,是太學的六堂,東側北起為率性堂,誠心堂,崇誌堂,西側北起為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每堂各有二十多間,是博士助教典學,直講等領著學生們修學的地方。

振德堂再往後,便是祭酒,司業,博士,監丞等是辦公場所,以及藏書樓,藥房。再過去是個很大的花園,名芝蘭園,裏麵亭台樓閣,假山湖泊,樹木青翠,奇花飄香,還有蹴鞠場,馬球場,箭場,練武場等等,是師生們休息娛樂場所。

中軸東西兩側的屋宇,東邊東園幾百間屋子是學生齋舍;西麵西園的一個個的院落,即是祭酒司業博士等的住所。

國子監中槐樹成片,因自古代起,就有“麵三槐,三公位焉”之說,即在皇宮大門外種植三棵槐樹,分別代表太師、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所謂:“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在太學裏廣植槐樹,喻示著監生們可以考中高官之意。

國子監大概有一千多個學生,主要來自王公氏族各級官員的子孫,各地推薦來的貢生,落第的舉子,還有八方四夷來大錦國交流學問的人員。

學生分三個等級,初入門的稱外舍生,主要分在正義堂,崇誌堂,廣業堂,學習;外舍生通過公試後可以轉內舍生,分在誠心堂,修道堂;內舍生考試合格後,最終轉為上舍生,即可以進率性堂。上舍生通過公試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上舍生可以直接受官,中等的則可以免試參加殿試,而下等的上舍生則可以免試參加每三年一次的春試。

學生課業分必修與選修,必修的是《孝經》《論語》共學1年;選修選修的儒經分大中小三類。大經為《禮記》、《春秋左傳》;中經為《詩經》、《周禮》、《儀禮》;小經為《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學生可以按規定選擇相應的儒經來學習,外舍生要學一大經一小經或者兩中經;內舍生則必須學三經,即大中小各一經;上舍生則需通學五經。大經學製三年,中經為兩年,小經則是一年半。朝廷每年秋季公試,合格者或升內舍生,或升上舍生,或直接免試春試殿試,或者立即就釋褐授官。像薛懷義這樣的,這次可以免試為太學的上舍生,而沈文靜,大概就隻能考外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