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阿娘要棒打鴛鴦(1 / 2)

次日。

因為阿爹的傷勢並不打緊,又有阿娘照料,是以趙錦衣在趙承德的房中厚著臉皮賴了一個多時辰,就被阿爹開口趕了回去:“外麵春光正好,最是適合姑娘賞花撲蝶,不要總待在老一輩人的身旁虛度光陰。”

趙錦衣對上了阿爹的眼神,趕緊領著梅染與鴉青走了出來。才出了門,吳氏身旁伺候的丫鬟無衣卻快步追了上來:“四姑娘請留步。”

趙錦衣駐足,回眸看著無衣。

無衣相貌生得寡淡,又不愛笑,打扮也不上心,卻是阿娘身邊最信任的丫鬟。

無衣往旁邊的繡房作了個手勢。

繡房是阿娘用的,阿娘又著無衣來留她,這是有要緊的話與她說。

趙錦衣進了繡房。

繡房不大,打掃得幹幹淨淨,各式繡線擺放得整整齊齊。繡架上是阿娘正繡著的百福圖,已經繡了大半,向來是預備在年底給祖母賀壽用的。

趙錦衣剛在繡架前坐下,吳氏便進來了。

照料了丈夫一晚,吳氏的臉龐絲毫不見疲倦,不過眉心卻攢著一絲憂愁。這在自己阿娘的臉上,可是很難見的。

趙錦衣也不提,隻親熱地攬住吳氏的手臂:“阿娘,許久不見舅舅,舅舅他可好?”

吳氏睨她一眼,兀自坐下來,歎了一口氣:“舅舅很好,他新收的義子也不錯。”

義子?趙錦衣將吳氏的手臂攬得更緊了:“舅舅這一番遊曆,收獲還頗豐。不過,既然舅舅很好,舅舅的義子也好,阿娘這裏……”她調皮地在吳氏的眉心上一點,“再皺得厲害一些,可就有皺紋了。”

吳氏終於笑了:“你這猴兒!”

說完卻是道:“你舅舅的義子,雖然才弱冠之年,卻已是極有經驗的醫士。你舅舅此番遊曆,不慎在嶺南染上惡疾,正是你這位義表兄精心照料,日夜熬煮藥方,舅舅這才撿回了一命。”

那這是好事啊。

趙錦衣越聽越糊塗了。舅舅染上惡疾,命中有貴人,順利度過難關,這不是喜事一樁嗎?阿娘又為何如此憂愁?

吳氏又睨了她一眼:“這回舅舅回京都,自然也帶上了那位義子。”

饒是趙錦衣再聰慧,也猜不透自家阿娘到底要說什麼了。舅舅知恩圖報,將義表兄帶回京城,這不是皆大歡喜嗎?

吳氏看著趙錦衣。

十四歲的少女因為早慧,早早的就褪去了稚氣。光潔似鵝蛋般的臉兒上,眉似遠黛,一雙眸子清亮,正好奇地看著她。

衣兒的容貌不像她,卻像極了趙家的姑奶奶,那位才情橫溢,卻十分命運多舛的趙承嬌。

趙承嬌自幼便聰慧,更得趙慶的寵愛。也正是如此,趙慶對小錦衣才這般的寵愛罷。大約也實在是因為,他將對女兒的愧疚全都化作了寵溺。

但再寵愛的孫女、女兒,也要將她嫁到別人的家中去,為夫家人洗手做羹湯。命好些的,得公婆尊重、夫君寵愛,兒女孝敬,快快活活的過完一生;若是命不好……吳氏想起自幼與她交好的手帕交,因為家中無盡的惡心事而變得極為憔悴,原來未嫁時臉頰兩邊略帶些嬰兒肥,如今早就瘦削不堪。

或許她舅舅說得也有道理,這衣兒嫁給她的義表兄,也不失是一樁極好的婚事。她昨日也觀察了那孩子,相貌端正,行事規規矩矩,對醫典、藥材是分外的癡狂。這樣的人,是不會沉溺於美色的。

吳氏終於開了口:“舅舅想讓阿娘問一問衣兒,可是願意與你義表兄相看?若是願意,今兒響午,他便帶著你義表兄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