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5日,星期一,包子軒在麻省理工安頓好之後,要迎來自己的第一節課。兩年時間要修完三年半的課程,像他們這些大多在其他高校交流過來的大學生學業壓力不是一般大。
他們這個班級隻有22個學生,有14個來自世界其他名校,有的學土木工程的,有的是學計算機的、有的是學生物工程的,五花八門,畢竟他們在2年前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就選擇了雙學位,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造成了老師二節課就要講一本書,然後就是實踐和考試了。m.x33xs.com
他們的第一節課相對簡單一些,機械發展曆程和未來方向。這是一本很簡單課程,同時也是一部人類生產和運用機器的曆程。這節課是一個年齡50歲左右的教授在給這些天子驕子上課,凱文-鮑曼,一個擁有德國血統的教授。而且是機械世家出身,他的祖父曾經是德國萊茵金屬的首席工程師,因為戰爭的原因舉家搬遷至美國。
凱文-鮑曼:“這節課我們聊一聊你們對未來機械發展的看法,包括我們要怎麼來幫助企業建設工廠,建設什麼樣的工廠。至於人類古代發明的機器,你們當作一個基礎看一下,在麻省理工那樣的教材是曆史老師給你們講的課。誰先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對於未來機械和工廠之間存在的相互關係,和我們麻省理工在裏麵起的作用。”
這個時候,班級唯二的女孩,其中一個站了起來,說道:“鮑曼教授,你好,我叫簡-瓊斯。我認為未來的機器生產效率會更高;生產精度要求更高;一些人工會逐步被機器替代。”在21世紀任何一個稍微讀點書的人都可以表達出的觀點,但是這個時代能有這樣看法的人確不是很多。
另一個女孩接著站起來說:“我還要加上數控機床的比例會越來越高。我們手工的操作會越來越少,而且工廠的生產會在客戶下達訂單之後再生產。”
大家都在不停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而這個時候一個人的發言讓包子軒覺得眼前一亮,我認為應該整合現在的很多機械,讓需要的人可以用更少錢把所有需要的機械全部買齊,而且零部件最好大規模通用,找到一個標準的接口,使不同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互相交換使用。達到零部件的快速更換,而且電機標準轉數要根據每個行業不同需要,進行齒輪整合來達到所需要的標準轉數,多極劃分。
這個時候,鮑曼教授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問到:“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路易斯-華萊士,”剛回到完問題的男生說。
鮑曼:“好的,路易斯,你說的很有道理,希望你要向著這方麵努力。”
在大家不斷的發表自己觀點之後,最後終於輪到了包子軒。
包子軒:“大家好,我叫包子軒,剛剛聽到各位同學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認為機械製造的提升是一個係統工程,它需要我們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精密加工能力以及人們對於產品使用要求來製衡和決定的。我認為我們應該把機械製造擴大到工業體係之中。”
“我這一個假期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怎樣對大工業來劃分,我初步把工業劃分為四個時代。即工業1.0、工業2.0、工業3.0和工業4.0。”
“所謂的工業1.0就是蒸汽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也是我們正在經曆的時代,而工業4.0則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的變革,我把它定義為智能時代。”
“我們現在經曆的就是工業3.0階段,電子信息化時代,即廣發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使製造過程自動化控製程度進一步大幅度提高。把我們接收到的信息轉化為工廠出產的產品。”
“工業4.0,應該是實體物理世界與計算機運算出的虛擬世界融合,產品全生命周期,全製造流程數據化以及基於通信技術的模塊集成,進而來形成一種高度靈活、個性化、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全新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