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俠義心腸(1 / 2)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就是三個月時間。

華山劍派總堂,文淵閣,三樓。

嶽不群幼時習儒,加入華山派之後,也未曾放棄,以儒家道德為行為標準,以被人稱“君子劍”為傲。

是以,在他當上華山派掌門之後,華山劍派內各種建築的名字多與儒家有關。

比如他的住處,叫作“有所不為軒”。

眼前這藏書閣,則被他改名“文淵閣”,還在每一層都掛上了親手所書的匾額。

又因他喜書不喜財,那些豪商大戶江湖豪傑來拜訪他的時候,多會送上一些古籍孤本。

這讓文淵閣的藏書迅速增加,當初是號稱“萬本”,如今卻是真的有上萬本不止,別說是在五嶽劍派之內,就算是放到整個武林、整個天下都算是多的了。

可惜的是,習武之人多不喜看書,文淵閣內又沒有什麼武功秘籍,除了嶽不群會自己偶爾會來看會兒書,哪怕是寧中則都極少會踏足這裏。

但最近,卻是有所不同。

楊戩坐在靠窗的一張書桌前,如饑似渴地翻看著一本本書籍。

旁邊不遠處,就放有饅頭和水壺,餓了就啃上兩口,渴了就喝上幾口涼水。

楊戩從沒想過世上竟會有這麼多書,上麵講述的道理知識,又是那麼讓人著迷。

他一邊看,一邊不停用筆將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惑的內容記錄下來。

等積攢夠一定的數量,便去詢問師娘寧中則,或者是師父嶽不群。

沒錯,他已經拜嶽不群為師了。

那天嶽不群問他“是否願意拜自己為師”的時候,他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

不僅是因為這也是溫陽的心願,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希望有個師父教導,讓他可以走的更快更穩。

五嶽劍派之一華山劍派掌門、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君子劍嶽不群,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

自拜師之後,嶽不群就對他悉心教授,給他講解了不少關於內功關於經脈關於人體關於丹田的知識。

這些東西,若是全靠他自己領悟,不知道要多耗費多少精力,多走多少彎路。

楊戩除了隱瞞下自己異世來客的身份,將其餘情況全都和盤托出。

雖然他自己猜測他修煉那麼快是因為靈魂的緣故,但畢竟隻是猜測,難保是因為其他的原因。

他不敢也不願冒險。

他還要回去救爹娘大哥和三妹,他不能出事!

嶽不群在得知他不是一夜之間內功連破兩層,而是半個時辰連破兩層,有親眼見證了楊戩吐納修煉一個大周天隻需要盞茶功夫後,直接傻在了當場。

隨後就開始了裏裏外外仔仔細細的檢查。

但檢查了幾天,他都沒能發現任何異樣。

楊戩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資質甚至都算不上太好。

但那恐怖的吐納修煉速度,又實實在在不可能是普通人。

嶽不群直接懵逼了。

最後隻得出一個“生死之間有大機緣”,他應該是經曆了生死,身體才產生了這種異變的結論。

自那之後,嶽不群不再督促楊戩去修煉內功,而是給他列了個書單,讓他專心看書,打好基礎,厚積薄發。

告訴他,華山上乘內功源自於道教,最重要的是要心無雜念,勇猛精進,中途不可有絲毫耽擱。

顯然是把楊戩看做了另一個衣缽傳人。

楊戩並不太懂師父的話,但他清楚,在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情況下,聽從專業人士的話準沒錯。

在練武一道上,嶽不群顯然是他的師傅前輩。

於是,這三個月來,楊戩就把絕大多數時間都放在了文淵閣中,非必要,連吃喝都在閣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