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三卻並沒有那般買賬, 隻含糊的應了一句,便打算將這事情敷衍過去。
可老大這一次卻沒那麼好糊弄,而是義正言辭的說道:“家裏的事情, 在家裏解決就好,大晚上跑到外麵去,你這是嫌命長。”
若是老三沒有遇到那些惡人,此時隻怕會對這話不屑一顧,但她不僅遇到了, 還險些因此出事,因而此時倒是沒有反駁。
老大說道:“既然大家成為一家人,那自然應該和和氣氣的,不要總想一些有的沒的。”
相比較老大這些說教的話, 老三更想知道她到底從哪裏學會說這些話的。
老三本來想著按下不表, 但轉念想起養父說過家裏有什麼事都可以直接問出來,她平常沒少受到別人質疑, 此時倒是難得有機會質問老大:“這話都是誰教你的?”
老大說道:“沒有誰教我,我是長姐, 自然要幫著爹爹管束你們。”
老三眉頭依舊皺著, 她忍不住看向一旁的顧珊珊,問道:“是她教的?”
老大搖頭。
老三看得出來老大神情不像是在撒謊, 但這樣的話,確實不像是老大能夠說出來的, 因而她心中越發覺得奇怪。
一連幾日, 老三都一直在暗中觀察老大,倒是真讓她發現一點端倪。
似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老大、老四、小五、小七還有顧姍姍,五人倒是經常湊在一起, 關係看起來十分親密。
老三雖不知道他們湊在一起想做什麼,但卻本能的抗拒家中出現這樣的小團體,她想要拉攏剩下的人。
但是許明和小六,兩人此時全都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對於老三的拉攏,隻覺得十分奇怪,壓根沒有意識到周遭發生了什麼。
老三拉人不成功,又打探許久,甚至直接詢問,都沒有得到什麼確切的回答,便隻能將這事壓在心中。
顧姍姍在這個家裏待了好幾天,逐漸習慣了這裏的生活,每天上午幫忙做糕點,下午跟著邵瑜學字,晚上一起聽邵瑜將故事,生活規律且充實,相比較娘家時一睜眼便是勞碌或者爭執,顧姍姍有一種自己此時身處夢中之感。
“砰砰砰!”
這日上午,第一籠糕點剛剛出鍋,門外便傳來急促的拍門聲。
老三怕是客人上門買糕點,便搶著前去開門,隻是一打開門,她便有些呆愣。
來的不是買糕點的顧客,而是沒有打招呼就登門的親戚。
“三妹,你爹娘呢?”顧父笑著問道。
老三沒想到顧家居然又來了,她本來想將人趕出去,但考慮到自己隻有一個人,便隻能將這個念頭作罷。
老三大聲朝著屋裏喊了兩句。
顧姍姍聽到是自己娘家來人,立馬就衝了出來,隻是她心中沒有半點高興,反而害怕他們是來找茬的,畢竟自己家人是什麼德行,她顯然比誰都了解。
而其餘的人,除了許明和老四,全都也跟著走了出來。
一大家子全都一臉好奇的看著顧家人,似是不明白他們來這裏做什麼。
顧父見了顧姍姍,立馬訓斥道:“這都出嫁幾天了,我和你娘在家裏左等右等,總是等不到你回來,你是不是連娘家都忘記了?”
顧姍姍這幾天全都忙著適應環境,倒是忘了出嫁後要回門的事。
此時她看了邵瑜一眼,邵瑜將她護在身後,直直的對上顧父。
顧父對上邵瑜有些發怵,便看了一眼一旁的顧母。
夫妻倆在家中顯然就商量好了分工,此時顧父唱了白臉,顧母便跳出來唱紅臉。
“女婿,我們到這裏來也沒有別的意思,怕你家中沒個長輩,失了禮數,所以特意過來提醒一聲。”顧母笑著說道,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溫和的長輩。
邵瑜聞言點點頭,說道:“這事我知道了。”
顧母聽了,立馬問道:“明天是個好日子,倒是適合回門。”
嶽母上門來提醒回門的事,倒是顯得有些卑微了。
但邵瑜卻說道:“明日雖好,但卻不打算過去。”
顧母臉上一僵,又說了幾個日子,偏偏她提的每一個日子,邵瑜都說不太合適。
顧母臉上的笑容一點一點消失,說道:“到底哪天你才會覺得合適,再這麼排,都要排到下個月了。”
邵瑜笑了:“哪天都不太合適呢。”
顧母睜大眼睛,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顧父氣急,問道:“你這個臭小子,是不是不打算認我們這門親?”
邵瑜點頭,說道:“這話您怎麼又問一遍,當日出嫁的時候不就跟您說過了嗎?”
當日喜宴上,邵瑜和顧家簽的字據裏,早就切割了顧姍姍和娘家的關係,因而邵瑜半點都不怕。
顧父顯然也想到了,若是惹惱了邵瑜,對方可能一不做二不休,聯合鄭家再吃他的聘禮。
因而顧父也不敢太過分,轉而放軟了語氣,說道:“都是一家子骨肉,哪能說斷就完全斷掉,多門親戚多條路,何必如此冷漠。”
邵瑜說道:“我們家隻喜歡走一條路,路多了怕遇到鬼。”
顧父聽了這話,氣得隻想罵人,可偏偏因為被邵瑜抓著聘禮這事,他也隻能咽下苦水往肚子裏吞。
眼看著場麵僵持著,倒是有人不樂意了。
顧父顧母身後帶著的,那個和老四差不多大的男孩,此時聞著屋子裏傳來的糕點香氣,完全按捺不住心中的饞意。
“我要吃糕點,我要吃糕點!”顧小海大聲喊道。
顧母低聲說道:“要吃糕點就找你姐姐要,這是她的家。”
顧小海立馬朝著顧姍姍道:“快給我拿糕點吃!”
這呼來喚去的模樣,實在不像是麵對自己的姐姐,倒像是在麵對家中的仆人。
顧姍姍低下頭,壓根沒有應聲。
顧小海繼續喊道:“你這個臭丫頭,是不是非要餓死我才甘心?”
顧父也跟著罵道:“你才剛嫁人,連親弟弟都不管了?你還有沒有心?”
邵瑜聞言眉頭皺起,說道:“嘴巴放幹淨一點,如今是第二次,如果有第三次,那鄭家就會是我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