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子轉回來,蝶兒重新斟了茶。
“紫絮以個人私誼求太子帶七千雇兵出城,太子如能應允,私誼常在。”楊小姐說。
“......不應允會絕私誼。”三太子舒開臉,“七千步兵去對抗五萬騎兵,說不定遠遠不止五萬,我送他們去死。”
“他們是軍士。”楊小姐說得很輕。
“門將軍,你以為七千步兵能從六萬叛軍手中救出一萬步兵嗎?”三太子看著門姥爺。
門姥爺搖頭。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輸在謀略。”
“我一萬馬場軍戶斬敵五萬精騎,贏在技藝、不懼死;七千雇兵,楊小姐妥善安置家小,一樣不懼死。滅這兩萬人,叛軍也要下些血本,於我大唐有益,何樂不為。”
三太子不知是在吹茶,還是在搖頭,“紫絮疏薄名利,慧心華彩,戰亂中顯俠心義膽,我不絕私誼。”三太子捋起袖管。
蝶兒拿出紙墨。
三太子寫下:親訪,雇兵乃錢財之兵,不可留於城內,故遣往野戰之地,與馬場軍戶同搏頑叛。
三太子壓上太子府印。
“調兵出城還得要陳將軍、楊相的簽印,不這樣寫這一關過不了。門將軍,你安排雇兵整裝,簽印一到就走。”
三太子與鐵甲人出去。
門姥爺跟著出去了。
蝶兒端上一籠饃、一碗菜蔬,兩人看著四人吃。兵部送兵的邊吃邊甩頭,有點忘情,一個在京城過慣好日子的人,這段時間跟著吃了不少苦,也為了戰事忘我地奔波,發亂須長的。
蝶兒又端上來一籠。
門姥爺回來不久三太子也來了,字紙上戳著三個印章。
一行人往武學趕。
七千人正在分發食物,幹玉米粒子,裝玉米粒子的袋子是割下來的衣袖,用繩子紮住衣袖的一端。
領到食物的雇兵圍到趙叔和楊公子周圍,不停有人問:
“楊公子、趙護院,這趟出去不知能不能回來,我能不能見見家裏人。”
恰好門姥爺、楊小姐進了武學,人群又往楊小姐這邊圍。
“蝶兒、楊公子,你們帶公子哥們去把他們家裏人叫到街上,讓衙門裏帶人看個道。”三太子說,“好歹是為我大唐出征的人,讓他們家裏人送個行。”
蝶兒、楊公子和一群公子哥們出去。
武學裏有六十多匹馬,有人在往馬背上的藤簍裏裝箭支。這支雇軍是按馬場的技藝訓練的,步兵身上帶著弓箭{步兵和弓箭手是分開的}長槍、短刀。領隊的是護院老趙。
門姥爺把趙護院拉到一邊,交給他調令,說:
“老趙,這些人得有個頭兒,你得領著他們去。叛軍有六萬人左右,多是騎兵,這一行,死大過生。”
趙護院點頭,接過調令。
雇兵們的家屬一大群一大群從公子哥們的小院出來了,百姓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跟著探究竟。徐捕頭領著衙役在武學門口清理出一條道。
七千雇兵出來了,女人們喊著各自男人的名字,夾著小孩喊“爹”,雇兵們急著往人堆裏尋人,尋著了的囑托著話,“翠她娘,好好過日子!”感覺是臨終托言。
喊話、托話的人多了,亂糟糟的誰都聽不清。沿途誰家放起了鞭炮,接著一家店麵挨著一家店麵放。百姓們打聽到這是出城野戰的兵士,是簽了調令的第一支出城作戰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