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其中對於全國大行業的分析,更是顯現出趙有生的專業素養,他不僅研究有一手,理論上也並不遜色。
之前劉連還感覺趙有生做這麼多年企業,一直被別的企業壓著,去欺負,認為趙有生不會經營,劉連之所以入股相助,之前主要是為了趙岩。
而現在,劉連卻打消了這個念頭。
趙有生不是不會經營,而是他太執著,就像一個匠人一樣,守著本分,不去投機取巧,在這樣一個繁雜的社會中,很容易就被那些擅長經營和鑽營的小人乘人之危。
盡管趙有生曾經注冊過專利,但因為藥品方麵的監管並沒有太過具體的條文,他們隻要重新包裝、改頭換麵就沒人能奈何得了他們,官司趙有生曾經也打過,但卓堂他們有錢有關係,拖到最後讓他自己都拖不起。
更何況因為資金的問題,趙有生廣告宣傳也營銷的作用也不如他們明顯,到最後很多消費者反倒會認為康泰的藥是仿製的。
價錢如果設定的比他們低,消費者心裏就會想他們果然是仿製的,如果設定高,更沒人買賬。
名字還沒別人的響,還比別人的貴,自然更沒人願意買。沒人買,經銷商和醫療機構也就不願意進貨,哪怕一些曾經的合作單位,也因為顧客投訴,也不得不中止進貨。
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富的供不應求,窮的賣不出去,讓趙有生的藥廠越拖越難以為繼。
但現在,有劉連在,以前趙有生經曆的這些,都將成為曆史!
想仿製我的藥,也得看你有沒有那個本事!
隨著劉連跟趙有生接觸的越來越多,劉連越欽佩他,就算企業做的再差,他也沒想過降低質量,他是用良心在做企業。
在現在,這樣的企業家還多嗎?
跟這樣的匠人合作,劉連很放心,也堅定了他以後繼續扶持趙有生,讓他把企業做大做強,做成行業的標杆,推動良心藥、放心藥的生產,為人民做貢獻。
作為奇門之主,本就有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的義務。
夫天下者,小醫醫人,大醫醫國,用醫人帶動整個行業的變化,去推動社會的良性發展,這恐怕就是趙有生的人生目標。
這樣的人不去支持,還能支持誰呢?
至於文章的後麵,趙有生就轉到了這次花骨散上麵,從最開始的選材,到過程,到臨床,到最後上市,每一個程序都經得起檢驗,都是踐行良心藥、放心藥的方向。
看完文章,劉連深深吸了口氣,拿過一旁的紙筆,開始寫藥方。
而這些藥方,都是劉連之前在趙有生的展覽間裏看到的中成藥,隻不過因為藥方缺失,以及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藥並沒有賣的很好,隻在小範圍裏銷售。
而劉連要做的,是讓這些藥的藥效完全展現出來。
而此時,在卓堂的授意下,戴江找到了新康泰公司研發部一個叫做陸毅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