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臣子定謀逼宮上 帝王施策壓門下(1 / 2)

眾臣見皇帝走了,心想也沒意思了,就打算回去罷了。此時佟峙本已經窮途末路,事情都到這份上了,不能不拚了,勝負在此一搏。他“唰”的站起身,大喊安靜,嘴角都快咬出血來了,雙目瞪得溜圓,額頭上青筋直冒,他大喊出絕境的壯語:“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這話一發,所有人都安靜了。

佟峙本又喊:“隨我入宮請願,誅殺奸佞!”終於這話煽動起大臣們積累已久的怨氣,眾人大呼著要找皇帝討回公道。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有時候,史書的正義並不是真正的對錯,而是由最後勝利者所書寫的宣言。

幾百號人直撲協和門,一路挽衣擼袖,喊罵不斷,哪有太監敢攔?直到了協和門,有些大臣回過味兒來,覺得事情不對,正想溜之大吉。馬勘戎和崔玖早不顧什麼內閣大臣的身份了,都急眼了,帶著幾個年輕氣壯的大臣把金水橋南的唯一道路一堵,像市井的潑皮無賴一般叫囂著大喊:“今日敢有退後者,我等必要他橫屍就地!”沒有人再敢跑了,幾百號人呼啦啦跪了一地,各自喊叫不斷,聲勢浩大,雜亂無章,比集市口看斬首還熱鬧。

佟峙本跪地高呼不平,每一聲呼號都是發自內心真音,沒有半分虛妄。因為他堅信自己是正義的,是剛直不阿的,是真正的忠貞之士。他所做的一切不隻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他代表了群臣的聲音,世家的呐喊,甚至是社稷的悲鳴。

二十歲那年,佟峙本被推舉進入朝堂,肩負著先輩們的基業,父輩們的期許,他有更沉重的背負,更遠大的抱負,他立誌要成為一世能臣,國之棟梁。沒有人能打敗他的意誌,就算是皇帝,他也不會妥協,因為他是世家的英才,門閥的驕傲,他身上流淌著報國的熱血,擁有著用精英家族的傳統鑄就的堅骨,世代傳承的傲氣不會容許他低下他高昂的頭。於他而言,家國天下,以家才能治國,以家才能安天下!

李和幾乎是跌進乾清宮的,把外頭大臣請願的事照實報了,彼薪冷冷道:“讓他們跪,不要去管。”李和道了聲諾。

近兩個時辰過去了,大臣們還是不去,都到了吃晌飯的時候,馬勘戎和崔玖回去找人扛了幹糧,水還有披風,一副要長期鬥爭的準備。許多大臣們並不是很想來,但實在走不脫,寒風裏又冷又餓,見了食物和衣服早就不喊了,窩在一起邊吃東西邊聊天。

佟峙本不吃一口幹糧,不要一件披風,嗓子喊得疼痛難忍,隻勉強咽了口水。他已經下定決心,一爭到底,在政治的博弈中,忍耐和堅持往往是決定最後成敗的關鍵。過往種種,有太多帝王在群臣麵前選擇妥協,因為那些臣子有著堅定的精神支柱,他們無所畏懼,用看似不可能的力量書寫奇跡。

皇帝,你看看吧,這裏的大臣是整個帝國的精英,您不可能都殺光吧!就算血染朝服,留屍百具。忠貞之臣眼中,活,遺臭萬年;死,名楊千古。即便殺剮,又有何懼?

外頭情形又被回稟到彼薪麵前。攝政以來,彼薪第一次感到顫栗,是心中的無主失神。

彼薪慘白著臉,道了句:“發諭旨下去,說此事朕會思量,讓他們趕緊回去。”李和領旨去了。

彼薪手指發涼,他怔著眼,拉住流複道:“朕是不是從一開始就錯了?”

流複凝眉搖頭道:“還記得年幼時父皇問及皇兄最敬慕哪位帝王,皇兄說最慕唐玄宗開元盛世,若玄宗沒有一番魄力,如何有大唐盛世?此事皇兄沒錯,大臣們也未必有錯,隻是時事往往讓我們沒有退的餘地,若他們不來拿捏你我,又不是非要將他們趕盡殺絕。”

彼薪盯著流複道:“對,朕不能妥協,他們這樣鬧不過是覺得朕動了他們的利益,可天下之大,朕才是君主,與虎謀食,這叫自不量力,更是有違天道。”

司禮監太監去宣旨,人心思變,大夥兒議論紛紛。佟峙本嘴唇幹裂發紫,瞪著眼大吼:“今日不得諭旨,誓死不敢退!”說著也不再跪著了,起身就往前衝,太監們嚇得趕緊關門,退了回去。

佟峙本一起,眾臣都起身相隨。以佟峙本為首,眾臣開始嚎啕大哭,趴在宮門上狂捶不止,借著風勢,聲音越發悲涼淒慘,場麵詭異可怕。這撼門大哭不要緊,但聲勢太大,不知情的得以為皇帝駕崩了,影響實在太惡劣了。

裹挾著寒意,瑟瑟的風聲中好似夾雜了人悲憤的嚎哭之音。還能再縱容嗎?彼薪憤怒的捏緊了拳頭,實在是欺人太甚!彼薪下旨,派校事府把帶頭的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