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喜訊(1 / 2)

當時間進入十一月以後,京城下了一場大雪,眾高門大戶又興起了賞雪賞梅開宴飲酒的娛樂。建南侯府足足收了三四十張帖子,張氏、趙瑋分|身乏術,隻能挑幾家交情最好或是不好得罪的人家去了,隻有趙琇因為要備嫁,對這些邀約一概不必理會,算是最清閑的一個。

說是清閑,其實也是相對而言。因為她還要管家,還要上課,還要翻譯西洋書籍,還要練習書畫與做針線。

宅在家裏的生活太悶了,趙琇就對外界的消息非常感興趣,美其名曰開拓見聞,其實就隻是想八卦而已。

堂舅米省之自從到順天府上任,人人都道他這順天府丞不好做,隻怕要吃那老府尹幕僚的排頭,沒想到那人對上他倒是老實得很,一直不見有小動作出來,遇上米省之工作中需要老府尹協助的時候,這幕僚還表現得十分配合,讓人大跌眼鏡。

不但如此,米省之到任後,著實做了好幾件漂亮事,把順天府衙積攢多時的幾件難事、麻煩事給解決了,不但府衙的屬官們都暗暗佩服,就連朝上的大人們聽聞,也都要讚一聲能吏。連皇帝都被驚動了,接連誇獎了好幾聲。

米省之一個剛調入京的外官,在京中除了一個未來女婿是侯爺,就沒什麼助力了,還是同進士出身,竟然能得皇帝青眼,自然免不了招人嫉恨。有人拿他進京後,第二天就去了廣平王府拜訪的事參了他一本,想著皇帝如今正看兄弟們不順眼呢,興許就此厭棄了米省之,也未可知。

皇帝看到這本奏折,起初還真的愣了一下,皺起了眉頭。不過他沒有當場發作,而是將奏折按下不表——當然了,他也不是傻子,心裏猜忌是一回事,當場發作出來,叫人說閑話就是另一回事了。米省之剛剛立了功勞,滿朝大臣都誇他是個能吏,就因為隻是上廣平王府去了一趟,逗留不過兩刻鍾,而被皇帝斥責,豈不是明晃晃地告訴所有人,皇帝看同胞兄長不順眼麼?皇帝心裏想什麼且不提,他還是要臉的。

等下了朝,趙瑋得了消息,便急速趕進宮去向皇帝解釋是怎麼一回事:米省之上廣平王府,壓根兒就沒拜見過王府的主人與少主人,他是為了妻子生產的事,向葉大夫道謝去的。趙瑋還著重說明了米省之人到中年才得了這麼一根獨苗苗,十分珍愛,而其妻子生產之前,胎兒又有些不穩,靜養了很長的時間。葉大夫與江太醫都曾經她看過脈開過方,幫了大忙。

皇帝還不至於喪失全部理智,聽他這麼說了,心裏的鬱悶就少了許多。過後叫人去找江太醫一打聽,還真是這麼一回事,他心情就順暢了,看米省之也順眼了,還賞了幾樣藥材下去,都是產婦坐完月子後養身用得上的。到了第二日上朝,他就把那參了米省之的官員給臭罵了一頓。

這下朝野間對米省之的看法就頓時變了。這人不但自己有本事,還有個侯爺女婿撐腰,現在連皇帝對他的印象也很好,簡在帝心,再看他的年紀還輕,妻兒都省事,這樣的人日後前程不可限量呀。雖說非翰林不入內閣,但內閣以外,又不是沒有高官。對這樣一支潛力股,不趕緊在人家一飛衝天之前結下交情,日後再燒熱灶可就沒什麼意義了!

米省之一時間成了京中紅人,不少認識不認識的人都要跟他結交一番,哪怕隻是偶然路遇,也要拉著他說上半天的話,煩得他不行。但他這人本就是個直脾氣,若是別人拉著他扯半天閑話,沒一句有用的,他會直截了當跟人家說他很忙,讓對方直說來意,把人噎得不行。有人私下議論他傲慢無禮,但也有更多的人在接觸過幾次後發現,他不是傲慢,隻不過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罷了,背地裏吐嘈一番,又感歎皇帝興許喜歡的,就是這種性子吧?

趙琇聽完外頭種種關於堂舅的議論,總是覺得好笑。想想米省之這種性格,還是同進士出身,居然一路順順利利地升到了正四品,實在是老天保佑。他最初在福建為官,就遇上了願意護著他、容忍他、給他發揮才能的空間的上鋒,真的很幸運。從今往後,護著他的人就要變成自家哥哥趙瑋了,這麼一想,哥哥的壓力還挺大的呢。

米夫人也深知丈夫的性情,剛坐完月子不久,身體才養好了些,她就顧不得天氣寒冷,加緊進行夫人外交了。她拜訪老府尹的夫人,又與其他屬官的妻子結交,還不忘去拜見數名高官夫人,送禮都送得格外精心,就是想讓她們的丈夫或兒孫對米省之能留下一個好印象。

就連傳聞中那位難纏的老府尹幕僚,米夫人也沒忘給他太太送了一份見麵禮過去,生怕幕僚什麼時候就會為難起米省之來。

但那幕僚一直都很老實,不但沒給米省之添亂,還在公務上配合他的舉動,甚至在聽到府衙裏有人說米省之閑話的時候,還會斥責兩句,叫人不由得嘖嘖稱奇,好奇米省之到底是怎麼收服這個刺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