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喜訊(2 / 2)

其實幕僚想得很明白,老府尹說得好,米省之有後台有能力有政績,將來是有大前程的,連拜訪了廣平王府,皇帝都沒怪罪過,還賞賜了好東西,可見他簡在帝心。這樣的人,順天府丞對他來說不過是個踏腳石罷了,興許連順天府尹的職位和權柄,他都沒放在眼裏。在日常事務上給他添堵是沒用的,隻會得罪了人,但要是與他交好,等老府尹去世後,其兒孫也好,幕僚也好,都能找到一個靠山,不怕叫人欺負。

至於老府尹與幕僚為什麼不用同樣的態度麵對前任府丞,隻看後者的行事風格就知道了。雖然沒什麼壞心,卻也不能容人,在府衙受了些氣,一怒之下就要請辭,辭就辭了,還要到處宣揚一番那幕僚的壞話。如此心胸狹窄的男人,怎會真心願意護持外人?米省之雖然常常說話噎死人,但好歹一見麵就釋出了善意,也沒有整治幕僚的打算,甚至勸他入仕。這樣的君子,不知幾時才會遇上第二個,不趕緊抓住機會結交,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老府尹再度動用了自己的人脈關係,給幕僚補了順天府經曆的職位,年後上任。從明年開始,這幕僚就是一名正式的官員了。他倒也不擔心其他品級在他之上的屬官會借機壓榨他,老府尹還沒死呢。

不過府經曆一職的人選定下,也令順天府衙上下的人都看明白了,那幕僚是真的叫米省之收服了。雖然不明白前者為何會為區區一個從七品的官職而屈服,但米省之從此在順天府,可就真了沒有了製肘。

他雖然隻是府丞,是府尹的佐貳官,但老府尹年老多病,一年裏倒有大半年是養在家中。隻要他的幕僚不跳出來爭權,米省之這位府丞就變相成為了順天府衙實際上的主事者,無府尹之名,卻有府尹之實,手裏不但有權,還有兵,又時有進宮麵聖的機會,實在再理想不過了。相比之下,那光祿寺卿不過是名頭聽著體麵罷了,哪裏比得上順天府丞實惠?

有不少逃避過這一職位的官員便在暗地裏後悔,早知道一個府經曆的官缺就能將那幕僚收服,他們就不會放棄順天府丞的肥差了。米省之能辦到的事,他們同樣能辦到,可惜沒有他的運氣。

這樣的酸話,米省之一家都沒放在心上,趙瑋倒是暗地裏替嶽父不平,在家跟妹妹吐嘈說:“當日又不是嶽父搶走那位子的,是他們不要了才丟給嶽父。那時候他們沒本事沒膽氣,如今倒說起閑話來。真這麼能幹,怎不見他們在如今的官職上有點建樹呢?分明連嶽父的一根小指頭都比不上,隻會在嘴上耍威風!”

趙琇笑著說:“哥哥也知道,他們除了在嘴上耍威風,原也沒有別的本事了。那他們除了說說酸話,還有什麼可為的呢?”

趙瑋聽得笑了:“如此說來,他們還挺可憐的。橫豎不過是幾句不痛不癢的酸話罷了,嶽父大人也不在意,咱們就別跟那些人計較了。”

不知是不是趙瑋提供的消息給米省之幫上了忙的緣故,米省之如今看這個女婿相當順眼。雖然不可能允許他在婚前與女兒相見,但身為嶽父,出於關心女婿課業的原因,時不時叫他過去問一問功課,聊一聊朝中局勢,還是沒有問題的。趙瑋三天兩頭就被叫到米家去,每一回都是滿臉堆笑地出發,一臉發愁地回來。原因很簡單——因為每次都沒能見著未婚妻呀。

趙琇看到哥哥的模樣,總要忍不住在祖母麵前笑話他一番。

米省之回京後,米家上下有了頂梁柱,全家都安下心來了。陶太太帶著女兒避嫌,自請告辭,卻沒有返回嘉定,而是在妹妹的院子附近另租了一處小宅院住下。明春姨甥女米穎芝出嫁,陶太太還要幫忙操辦呢。

米舅母則跟兒子商量了一番,向米夫人提出了請辭。她那娘家兄弟已經在保定走馬上任,家眷也都安頓好了,給她母子二人備下了住處,她也該帶著兒子過去投奔了。在離開之前,她給廣德州的丈夫寫了封信,說明自己的去向,托趙家六房夥計捎過去,便帶著兒子離開了米家。趙琇特地安排了家丁一路護送,平安將人送到了她娘家兄弟家中,方才回轉。

時間很快進入了臘月。今年的雪格外多些,有人說這是瑞雪兆豐年,也有人擔心明年開春會有澇災,還有百姓小民煩惱著自家屋頂上有太多的積雪,不知屋頂會不會塌下來。這時候,宮中卻忽然傳出了喜訊。

剛入宮不到半年的端嬪,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