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茶話(1 / 3)

趙琇聽了,隻覺得奇了。哪有未過門的孫媳婦在新年時跑到未來祖婆婆麵前陪她說笑的道理?況且元宵時太後要在宮中辦家宴,皇帝、王爺們肯定要陪著的,各府世子、王子們也會出現,那可都是太後的兒子、孫子、侄子、侄孫子們。這樣的場合,就算是已過門的汾陽王世子妃,都不好跟男人們坐一塊兒呢,更何況是她與李善文這兩個尚未過門的黃花大閨女?

也許太後隻是寂寞了想見見小姑娘們,可誰家也沒有這個道理。就算皇家尊貴,也要講究點禮法吧?

趙琇便對張氏說:“這不可能的,我跟李家姑娘還未有名份呢,怎能去參加皇家家宴?到時候我們到了席上見到其他皇室中人,要如何自處呢?”

張氏其實也覺得這麼做不妥,隻是太後今日興致不錯,也不知是不是因為端嬪有孕,她又要添孫子孫女的緣故。她隨口提起,眾誥命也隻能聽從了。張氏出宮後,也曾尋了李家老夫人商議過,都覺得太後是知禮之人,若元宵那日真要把女孩兒們召進宮去參加皇室家宴,必有妥當的安排,不會叫人說違禮的。到了那一日,無論是趙家還是李家,都不好尋借口不讓孫女兒入宮,否則豈不是掃了太後的興?兩個女孩兒將來都是要嫁進皇家去的,不能在未過門前,就先得罪了婆家最尊貴的長輩。

趙琇聽了也無語了,這麼說來,她是一定要去的了?不過去也沒什麼,她還能順便見一見,皇室裏都有些什麼人呢。既然汾陽王世子妃也去,那其他王府興許也會去。她受了宮嬤嬤與左嬤嬤近一年的教導,正好趁這個機會先把人給認一認。

張氏卻笑說:“這哪兒能呀?雖說是家宴,但也男女有別,男人與女眷必是分席而坐的,當中立一個大屏風,甚至是在不同的殿室裏擺席。你不會有機會見到其他王爺、世子、王子們的。別說如今你還未過門了,就算是汾陽王世子妃這樣已經嫁進了宗室裏的女眷,也沒有跟大伯子小叔子一堆兒人麵前露臉的道理。”

趙琇想想也對,就有些鬱悶了:“那太後豈不是還要跟兒子、孫子們分開來坐?這樣的家宴又算哪門子的家宴呢?皇家規矩大,反而不如咱們一般人家親近了。”想想高楨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長大的,等他們成了婚,當著外人的麵,規矩是要維持的,但私底下,生活中,夫妻之間還是不要太講究俗禮的好。什麼規矩、禮數、儀態,偶爾講究一下就可以了,天天二十四小時都要擺出那個架子來,這日子也未免過得太拘謹了些,她可受不了。

不過趙琇還是覺得,在未嫁之前參加皇室家宴,是件挺坑爹的事。她都可以想象到外界會怎麼議論了。太後也許隻是一時心血來潮,大眾也會為尊者諱,可她與李善文,就有可能會成為大眾議論的中心,那可太令人煩心了。

太後怎會有這種念頭?

趙琇忍不住去尋了宮嬤嬤與左嬤嬤請教。

兩位嬤嬤新年期間休假,不必再給她上課,要過了正月,才恢複正常課程。但她們此刻又不好回宮去,因此趙琇仍舊留她們在建南侯府中住下,仍舊衣食住行照料妥帖,得知她們假期內有意出門訪友,還讓人給她們各備了一輛馬車,以及跟車的車夫、婆子若幹,再添一個跑腿的小丫頭。過年的新衣裳、新首飾,則是早早就送到她們的住處去了。

兩位嬤嬤在建南侯府的日子過得十分舒服,與趙家祖孫相處得越發融洽了。就連宮嬤嬤,都認同了左嬤嬤的想法。若真能隨著趙琇進入廣平王府,成為王府供奉嬤嬤,那可比在宮裏苦熬下去要舒服得多。將來年紀大了,隻需求一求王府主母的恩典,她們也可以得一筆錢財、幾畝田地、幾間房屋,安心回鄉養老去。不象在宮裏,年邁無能了,又或是服侍的主人去世,就隻能被送到某個廟裏等死,日子過得還不如新進宮的小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