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茶話(2 / 3)

太後的年紀可不輕了。

宮嬤嬤與左嬤嬤前兩日才出去訪過友,探望了幾位早年出了宮的老姐妹,今日倒是閑在家中,見趙琇前來,都頗為歡喜。

冬日無聊,她們都是有文化有品味的女子,跟幾個不大識字又早已混熟了的小丫頭聊天,能有什麼趣味?正月裏又不好動針線,寫字下棋手會冷,隻能老姐妹倆圍爐茶話。眼見有了第三人加入,可不得歡喜嗎?

趙琇端端正正向二位行了禮,坐下後,先是寒暄幾句,問她們近日過得好不好?吃得是否稱心如意?炭火充不充足?衣賞被褥是否暖和?丫頭婆子們侍候得是否精心?還有沒有別的什麼需要……

左嬤嬤笑著代表自己與宮嬤嬤表示:“多謝大姑娘想著了,我們老姐妹倆在府上過得很好,吃穿不愁,炭火足夠,底下人侍候得也極好,大姑娘不必擔心了。今日大姑娘忽然來此,莫非是有什麼事要尋我們?”

趙琇便把太後的話說了,又道出了自己的憂慮。果然,宮嬤嬤立時就皺起了眉頭,給出判斷:“這不合禮數,太後娘娘斷不會如此行事。”

左嬤嬤也覺得不大可能,不過她又問趙琇:“宮裏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太後娘娘大約是一時興頭上吧?想必過兩日就會有旨意下來,必不會叫大姑娘與李家姑娘去參加家宴的。既是家宴,怎好叫未過門的新媳婦去?若是大宴,請你們去倒還罷了。”

宮嬤嬤沉聲道:“太後娘娘多半會讓你們在元宵當日或是前一日入宮陪她說說話,也許還要陪著用午膳,但晚上的家宴,是用不著你們的。”

趙琇聽了,心中定了些。不過對於太後給端嬪體麵,以及皇後本來要出席新年大朝卻又再度被禁足之事,她就不打算跟兩位嬤嬤說了。這二位畢竟還是宮裏的人,把這事兒告訴了她們,她要如何解釋消息來源呢?總不好給曹家人帶去麻煩。

又過得兩日,慈寧宮中果然下了旨意,正如宮嬤嬤所說,太後召見趙琇與李善文,並不是在元宵家宴的時候,而是在那天的午後。她老人家想跟幾個小姑娘曬曬太陽,喝杯茶,聊聊天,等到天黑前就會把小姑娘們都送回家去了。這一趟受邀的,不僅僅有趙琇與李善文,還有汾陽王世子妃,以及另兩位未出閣的小姑娘,都是十四五歲光景,出身於京外中等以上的官宦勳貴家庭,也未定下親事。

有猜測說,京城宗室裏還有幾名子弟已到婚齡,尚未定親。這兩個小姑娘,興許就是要配給他們的。

張氏還很快就打聽到,其中一位姑娘,傳聞中要被許給一位郡王長子,而她也是那家郡王妃的外甥女,親上加親,是郡王府自個兒定下的姻緣,報到宮裏去,想求皇帝或是太後賜婚,討個體麵。

為此,張氏就特地囑咐了孫女兒趙琇:“這兩位姑娘,你雖從不相識,也從未與她們打過交道,但日後都是妯娌,當好生相處,萬萬不可與人治氣。那是在宮裏,又有太後娘娘在,若你受了委屈,太後娘娘自會為你做主。”

趙琇答應著,為元宵那日的茶話會準備起服裝首飾來。忽一日廣平王府派了煙雨過來,給她送來了一套珍珠頭麵,其中一隻小珠鳳,用的是略帶點兒淺粉色的珍珠,既清新粉嫩又少見,十分珍貴,趙琇一瞧就喜歡上了。

柳綠在旁笑道:“姑娘,世子還真是有心,恰巧姑娘這回準備穿進宮去的,就是那套淺緋色的新衣,跟這隻珠鳳可不正好配得上麼?姑娘穿了那套新衣,隻需要戴這一隻珠鳳,再配上耳墜,旁的點綴都不需要了,已是天仙一般。世子是怎麼猜到姑娘正需要這麼一件首飾的呢?莫非就是傳說中的心有靈犀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