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兵力差距,足足有十九萬之多,哪怕是南蠻將士擁有不少豺狼虎豹,而且還有犀牛巨象這樣的夥伴幫助,可這樣的兵力察覺,也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並非是劉鹿小覷曹晦,而是和大魏將士動輒幾十萬近百萬的大軍調度,完全不用考慮其他事情不同。
他劉鹿的南蠻之兵原本就是極為有限,此時兵分三路之下,正麵戰場的兵馬自然也是越來越少了。
就這二十六萬大軍,還是因為董雲把原本下路的二十萬大軍,抽出來了兩萬大軍之後,填補給中路的結果。
對於這樣的安排,哪怕是劉鹿自己,倒也並未拒絕。
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劉鹿清楚,對於自己的南蠻將士來說,真正極有可能出現空缺的地方,絕對不是自己的這個中路。
雖說他中路兵馬並不多,可是依舊可以憑借著南蠻勇士的野獸,在大魏將士進攻的時候,成功的進行反擊。
到時候打不了是用那些豺狼虎豹換取大魏將士的性命而已,整個鬱林郡之中,能夠被南蠻將士操控的猛獸多不勝數,倒也不至於會出現兵力缺少的情況。
事實上真正讓劉鹿擔心的,還是上路戰場和下路戰場,畢竟從之前的馮乘之戰中,南蠻將士就暴露出來了不擅於多方作戰的特點,而大魏將士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一個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旦上路又或者說是下路出現了任何問題,極有可能會形成如同蒼梧城被攻破那樣,牽一發而動全身。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次可不比之前了,之前的南蠻將士能夠成功撤離,那是因為打了大魏將士一個措手不及,並且讓大魏將士沒有能力發起反擊。
這一次如果南蠻將士後方被攻破之後,大魏將士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一個機會,隻要劉鹿有任何的撤軍的意思,大魏將士一定會如同狗皮膏藥一般,不論如何都無法攆走!
帶著這樣的想法,劉鹿雖說身處中軍之地,不過也還是一直對上路和下路的情況,進行了了解和詢問。
其中上路因為荊州將士還需要焚林行軍,所以大魏將士想要過來,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行,所以暫且也不用擔心。
而下路的大魏將士,此時卻因為水路的全線放空之後,大軍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了海岸線。
一旦他們成功登陸上岸之後,那麼下路的戰場,可就算是拉響了!
兵分三路,可卻並沒有在同一時間發起進攻,幾乎是在下路的卑彌呼來到了鬱林郡沿海之後,隨即也是派出去了斥候,對這一片地方進行了認真緊密的搜查,發現並無伏兵之後,隨即也是開始了登陸作戰。
這十五萬大軍之中,有十萬水戰和陸戰都極為驍勇的東瀛將士,還有五萬擅長水戰,擅長弓矢的大魏弓兵。
真正配合在一起,彼此之間倒也能夠互相彌補彼此的不足。
畢竟東瀛之地因為資源貧瘠,無法製造太多的箭矢,所以都不擅長射箭,在埋伏的時候多數都是需要依靠地勢又或者是火藥。
有了這大魏將士的相助,到時便是如虎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