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1 / 2)

????第二百三十四章?強大的外表

??完成設計之前,英國工程師發現,如果首部的b炮塔為四聯裝,那麼戰艦的重心位置將超過設計極限,導致戰艦的穩定性嚴重降低。?顯然,這在主力艦上,幾乎是不可接受的設計缺陷。

??問題是,這個時候,“喬治五世”級的設計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推到三乘四的主炮配製方案,就得重新設計艦體,與重新設計一種戰列艦幾乎沒有區別,也就不可能保證準時開工建造,而英國皇家海軍又急需獲得全新的戰列艦。

??要知道,“北卡羅來納”級在一九三七年開工,中國海軍的五艘主力艦都在一九三七年之前進行過現代化改造,日本海軍的四艘“金剛”級也完成了改造,德意誌第二帝國則即將動工建造“俾斯麥”級戰列艦,連法國與意大利都準備建造快速戰列艦。如果英國皇家海軍還不趕緊建造快速戰列艦的話,那麼在一九四零年左右,就隻能用老掉牙的主力艦去對付敵人的快速戰列艦。

??可以說,這個時候,最拖不起的就是建造工程。

??結果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不得不做出妥協,把b炮塔由四聯裝改為雙聯裝,解決了重心偏高的問題。

??這樣一來,“喬治五世”級的主炮隻剩下了十門。

??顯然,十門十四英寸艦炮肯定比不上八門十五英寸艦炮,而增加的炮擊密度,也抵消不了投擲量與彈藥威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雖然當時有人提出了改動火力配製的想法,比如換上三座三聯裝十五英寸主炮炮塔,但是木已成舟,而且主炮配製改動都會影響到艦體的整體結構,不但需要重新設計,還會影響到建造工程。

??英國皇家海軍不得不接受最終的結果。

??可以說,“喬治五世”級是“華盛頓條約”作廢之後建造的所有快速戰列艦中,火力最差的一種。在第一代快速戰列艦中,“喬治五世”級的主炮火力僅相當於“北卡羅來納”級的百分之六十,“俾斯麥”級、“黎塞留”級與“維托裏奧-維內托”級的百分之七十,比中國海軍的五艘快速戰列艦都差了一大截,僅比日本海軍的四艘“金剛”級勉強好一些,根本算不上強大。?

??當然,除了火力,“喬治五世”級在其他方麵都不算差。

??雖然最高航速沒有達到英國皇家海軍要求的三十節,但是也達到了二十九節,比“北卡羅來納”級高一些,與“俾斯麥”級持平,比“黎塞留”級、“維托裏奧-維內托”級與改進後的“金剛”級略低,隻是明顯低於中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這個速度,已經足夠讓其充當航母的貼身保鏢了。

??至於防護,更是“喬治五世”級的特色。

??有趣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在此之前,一直不太重視防護,有很多將領都認為,火力與速度就是最好的防護。最極端的就是費希爾,在他眼裏,速度就是最好的防護手段,不然也不會搞出戰列巡洋艦。

??當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殘酷戰鬥,讓英國皇家海軍對防護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隻是,在“納爾遜”級上,這一認識並沒得到體現。主要就是,“納爾遜”級實際上是妥協下的產物。即在“華盛頓條約”簽署之前,日本拒絕放棄正在建造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而且宣稱這兩艘戰列艦是由國內民眾捐款建造的,如果取消建造工程,會讓民眾感到十分失望。結果就是,日本獲得了建造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的權利,而美國海軍則獲得了完成第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機會,英國皇家海軍由此得到的則是建造兩艘標準排水量不超過三萬噸的戰列艦的權利。也正是如此,英國皇家海軍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動工建造了兩艘“納爾遜”級。隻是,“納爾遜”級的設計工作是在大戰期間進行的,而且對開工時間有極為明確的要求,對排水量也有嚴格限製,所以並沒有對基本設計做太大的改動,保留了大戰期間的特色。

??直到“喬治五世”級,英國皇家海軍才開始加強主力艦的防護。

??“喬治五世”級是英國皇家海軍第一種采用“重點防護”概念設計的主力艦,其主裝甲帶最厚處達到了十五英寸,也就是三百八十一毫米,比“納爾遜”級高了百分之十,而且采用了側傾安裝方式,其實際防護效果還能提高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即相當於四百二十毫米左右的垂直裝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