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如雨下的炸彈,讓運河內的戰艦無處可避。
可以說,隻要美軍轟炸機到達運河上空,在中國戰艦的頭頂上投下炸彈,就已經取得了勝利。
轟炸來得快,去得也快。
不到十分鍾,僥幸突破攔截的幾十架轟炸機就投下了全部炸彈。大部分b-29攜帶的是五百磅級航空炸彈,少數則使用了一千磅級航空炸彈。與顧祝同預料的一樣,所有轟炸機都是以最大載彈量起飛。雖然這讓b-29機群無法直接返回美國本土,但是卻保證了能在短時間內投下足夠多的炸彈。
遭到轟炸的是六艘即將到達科隆港的防空巡洋艦。
損失最慘重的是“西寧”號,這艘巡洋艦被四枚五百磅級與兩枚一千磅級炸彈擊中,最終不得不在航道西側靠岸擱淺,不然就很有可能沉沒堵塞航道,使後麵的戰艦無法同『性』,導致運河癱瘓。
其他五艘防空巡洋艦的情形也不樂觀,傷勢最輕的“拉薩”號挨了一枚炸彈,而別的都挨了三到四枚炸彈。所幸的是,這五艘戰艦都沒有沉沒的威脅,而且最終都蹣跚到達了科隆港。
隻是,六艘防空巡洋艦都喪失了作戰能力,必須回國進行大修。
不幸中的萬幸是,航道沒有被堵塞,當天傍晚,第33艦隊的其餘戰艦就全部抵達了科隆港。
沒有防空巡洋艦是個問題,不過總比損失了艦隊航母好得多。
次日淩晨,第33艦隊改名為第63艦隊,並且按照顧祝同的安排,在第62艦隊派來的三艘防空巡洋艦的掩護下離開了科隆港。
到此,已有三支航空戰鬥艦隊進入了加勒比海。
夜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艦隊補充艦載機,特別是在白天的戰鬥中損失慘重的艦載戰鬥機。
隻是。第34艦隊還在巴拿馬灣裏待命。
顧祝同沒有浪費時間,因為他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九月十六日清晨,第34艦隊進入了巴拿馬運河。
防空部隊嚴陣以待,等待著美軍的再次襲擊。
要知道,美國已經製造出了數千架b-29轟炸機,還有更多的b-17與b-24等『性』能稍遜的重型轟炸機。雖然b-17與b-24受航程限製,無法從本土起飛轟炸巴拿馬。但是隻要部署到古巴或者波多黎各,就能夠飛到巴拿馬上空。並且在投下炸彈之後飛往墨西哥南部的機場降落補充燃油。
顯然,這幾天,美軍有足夠的時間把這些轟炸機部署到古巴或者波多黎各。
隻是,美軍的轟炸機群並沒有到來。
到當天下午,在第34艦隊即將到達科隆港的時候,美軍發起過一次轟炸行動,隻是機群的規模並不大。還沒飛到陸地上空就被前去的艦載戰鬥機攔截了下來,上百架轟炸機與更多的護航戰鬥機被擊落,剩下的轟炸機就全部返航了。
結果就是,當天晚上,第34艦隊進入了加勒比海。
顧祝同沒有急著率領艦隊離開,因為魯誌剛已經發來消息,他從剩下的第31艦隊裏抽調了三艘防空巡洋艦與三艘輕巡洋艦,連同顧祝同之前提到的偵察艦隊,組建了一支臨時艦隊,而這支艦隊正在趕往巴拿馬。
顯然。顧祝同打算等到這支臨時艦隊到達之後再離開巴拿馬。
隻是,他沒有等那麼久。
九月十九日,顧祝同收到了海軍情報處發來的消息,美軍已經放棄了轟炸巴拿馬運河的作戰行動,正在全力向波多黎各增兵。
也就是說,美軍已經猜到,中國海軍即將攻打波多黎各。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已有是支戰鬥艦隊進入加勒比海。因此隨時有可能出動艦隊封鎖波多黎各。
在此之前,美軍肯定想把更多的部隊送到波多黎各。
收到消息後,顧祝同沒有遲疑。立即率領艦隊北上橫渡加勒比海,正式啟動了攻打波多黎各的作戰行動。
後來。顧祝同才知道,十五日的戰鬥,已經徹底打垮了美軍的士氣。
在這場持續了大約兩個小時的戰鬥中,美軍損失了七百八十八架轟炸機與三百六十四架戰鬥機,近萬名飛行員與空勤人員陣亡、失蹤或者是被俘,單次出動的損失率接近百分之八十!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在轟炸德意誌第二帝國本土的戰鬥中,美軍轟炸機的損失率也不到百分之五,即每出動一百架次才損失五架。
百分之八十的損失率,意味著這是一次徹底失敗的轟炸行動。
按照美軍的標準,單次出動的損失率超過百分之七,就算得上是失敗了,因為這意味著從轟炸中得到的好處還不如遭受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