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美軍高層考慮得非常長遠,隻是也未免太長遠了一些。
以當時的情況,美軍有機會守住彭薩科拉,至少能夠堅守一段時間,等待從亞拉巴馬河西岸到來的部隊發起反擊。主要就是,中國海軍陸戰隊能夠用來攻打彭薩科拉的兵力並沒有美軍想像的那麼多。
當時,顧祝同最多可以調動四個陸戰師來攻打彭薩科拉。
在莫比爾,已經用掉了兩個陸戰師,而且這兩個陸戰師得沿著亞拉巴馬河布防,防止美軍在下遊強渡。此外,至少要留下兩個師的兵力守衛登陸場,以及負責掩護其他陸戰師的後勤補給線。最重要的是,顧祝同已經知道,美軍正在亞拉巴馬河西岸集結,因此他必須動用一個陸戰師北上,在莫比爾北麵建立一道防線。這樣一來,顧祝同能夠用來向東推進的部隊就隻有五個陸戰師了。因為在登陸作戰中,四個主力陸戰師遭受了較大的損失,所以海軍陸戰隊拆散了一個陸戰師用來補充這四個主力陸戰師。也就是說,當時真正能打的,也就隻有四個陸戰師。
要知道,這是顧祝同手裏的全部兵力。
也就是說,他沒有預備隊可用,至少在登陸艦隊返回之前,也就是五月底之前,顧祝同是沒有預備隊可派的。
這樣一來,即便不考慮其他方向,用於攻打彭薩科拉的四個陸戰師也不可能全部用上。
顯然,在保留足夠預備隊的情況下,能夠用於一線進攻的也就隻有兩個陸戰師。
彭薩科拉的守軍能夠應付兩個陸戰師的直接攻擊嗎?
答案明顯是肯定的。彭薩科拉的守軍大概有七萬,相當於五個美軍步兵師,且其中有不少是教官。隻要合理利用這七萬官兵,加上彭薩科拉易守難攻的地形條件,美軍肯定能堅持一段時間。
也許,美軍最終仍然會丟掉彭薩科拉。但是隻要堅守半個月,戰局就會有所改變。
這就是,在亞拉巴馬河西岸集結的美軍足以在此期間從塞爾馬到達東岸,然後向南推進兩百公裏了。
當然,美軍要想反擊成功,必須選擇最巧妙的戰術。
以當時的情況,美軍可以在莫比爾北麵某個地方發起佯攻。即讓部分部隊強渡亞拉巴馬河,拖住守衛莫比爾的兩個陸戰師。甚至迫使中**隊投入第三個陸戰師,而主力部隊則向塞爾馬運動,在渡過亞拉巴馬河之後全速向南推進,攻擊中**隊的側翼。如果能夠一舉擊潰中**隊,美軍就有希望奪回莫比爾,在亞拉巴馬河上架設浮橋,從西岸送來更多的作戰部隊。一舉拿下登陸場。
隻是,這套戰術要想取得成功,美軍就必須做好掩蔽工作。
顯然,以當時的情況,美軍很難藏匿主力部隊的行動。別忘了,中**隊牢牢掌握著戰場製空權,而中國空軍每天都要派出上百架轟炸機執行偵察任務,美軍的行蹤對中**隊來說根本沒有秘密可言。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顧祝同才隻敢動用四個陸戰師去攻打彭薩科拉。
總而言之。美軍在當時考慮丟失彭薩科拉後的防禦作戰並沒問題,而提前部署新的防線就很有問題了。
要知道,在南部地區,美軍的兵力本來就十分緊張。
當時,在亞拉巴馬周、佐治亞州與佛羅裏達州,美軍總共隻有二十多個師,而能夠及時到達彭薩科拉的隻有八個師。如果考慮到部隊規模,以及在沿海地區作戰。八個美軍師的戰鬥力不會超過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四個陸戰師。也就是說,在部隊的作戰能力上,雙方的差距非常小。
在此情況下。美軍集中力量守衛彭薩科拉還勉強有得一拚。
問題是,如果美軍需要抽調兵力去組織新的防線。那麼能夠用在彭薩科拉的作戰部隊就將大為減少,勝算也就更低了。
更要命的是,如果守不住彭薩科拉,又憑什麼來組織新的防線呢?
事實上,當時就有人提出了疑問,這就是傷愈後的布雷德利。
如果沒有負傷,馬歇爾肯定會派布雷德利去組織守衛彭薩科拉。隻是,在中**隊登陸之前,布雷德利一直在醫院療養。直到五月一日,布雷德利才辦好了出院手續,回美國陸軍司令部述職。
當時,在看到美軍製訂的防禦計劃時,布雷德利就提出了很多疑問。
這其中就包括有沒有機會守住莫比爾,以及丟掉莫比爾之後,該如何讓亞拉巴馬河西岸的部隊發揮作用。
隻是,最關鍵的是,如何守住彭薩科拉。
在得知頂替他的施蒂芬森將軍決定隻在彭薩科拉部署一個師,著手構築新的防線時,布雷德利就絕對這麼做很不對,因為這意味著將把彭薩科拉讓給中**隊,意味著中**隊能夠獲得至關重要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