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2 / 2)

當然,施蒂芬森並沒打算交出彭薩科拉。

在他的計劃中,如果守不住彭薩科拉,美軍將最後關頭炸掉這座城市,以及附屬於這座城市的軍港。為此,施蒂芬森申請了上千噸烈性炸藥,並且讓彭薩科拉的守軍把這些炸藥安放到主要設施上。

破壞軍港,確實能夠達到牽製中**隊的目的。

別忘了,彭薩科拉的價值就在軍港。沒有軍港的話,彭薩科拉隻是一座居住著幾萬軍人與十多萬軍屬的中型城市。

問題是,能夠炸掉基礎設施,卻不能填平海灣。

要知道,隻要彭薩科拉灣依然是一座深水海灣,那麼中**隊就能夠在這裏得到想要的東西。

對此,布雷德利有極為深刻的認識,或者說有過類似的教訓。

這就是,在指揮美軍守衛古巴的時候,布雷德利忽視了豬灣的重要性,認為這座海灣裏沒有大型港口,因此沒有多大的軍事價值。結果是,中**隊在豬灣登陸,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架好了好幾條深水碼頭,把豬灣變成了一座天然良港,從這裏送來了陸戰隊、以及大批作戰物資。

顯然,施蒂芬森的防禦部署,會讓彭薩科拉灣成為第二個豬灣。

事實上,在布雷德利提出質疑的時候,中**隊就已經在莫比爾灣建好了深水碼頭,後勤補給有了基本保障。

要知道,彭薩科拉灣的條件比莫比爾灣優越得多。

也就是說,僅僅炸掉彭薩科拉,並不能改變什麼,最多隻是讓中**隊在這裏消耗掉更多的工程物資。

顯然,既然中**隊發動了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就肯定做了充足準備。

再說了,中**隊的指揮官肯定會考慮到美軍破壞彭薩科拉的可能性,也就會準備足夠多的工程部隊與工程物資。

在布雷德利看來,美軍必須死守彭薩科拉,在這裏阻止中**隊前進。

至於部署第二道防線,可以在守衛彭薩科拉的時候進行,但是不能因此而削弱守衛彭薩科拉的兵力。

布雷德利提出的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如果不能堅守彭薩科拉,憑什麼堅守下一道防線?

要知道,在地形上,彭薩科拉是最容易防守的,而附近的其他任何地方,實際上都不利於部署防線。

可惜的是,布雷德利提出建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雖然馬歇爾知道布雷德利的見解非常正確,如果美軍守不住彭薩科拉,也就守不住附近的任何一條防線,丟掉彭薩科拉就等於丟掉了整個東南部地區,但是施蒂芬森已經完成了部署調整,而且中國海軍陸戰隊也拿下了莫比爾,即將攻打彭薩科拉,根本沒有時間給美軍再次調整兵力部署。

當時,馬歇爾能做的,隻是命令施蒂芬森盡可能的守住彭薩科拉。

有趣的是,馬歇爾沒有命令施蒂芬森死守彭薩科拉。

顯然,這也正是馬歇爾聰明的地方。

以美軍的兵力部署情況,如果馬歇爾下令死守彭薩科拉,很有可能會兩頭落空,即在守衛彭薩科拉的時候消耗了太多兵力,導致沒有足夠的兵力組織第二道防線,從而使得第二道防線形同虛設。

也就是說,馬歇爾隻能指望施蒂芬森能夠在第二道防線上擋住中**隊。

至於彭薩科拉,能守多久就是多久。

當然,馬歇爾並不相信奇跡。

在讓施蒂芬森盡可能的守住彭薩科拉之後,馬歇爾給了布雷德利更高的職權,即任命他為美國東南部戰區司令,負責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與佛羅裏達州的作戰行動,並且獲得了調動這些州的駐軍,執行防禦作戰計劃的權力。

此外,馬歇爾還決定從東北部地區抽調三十個美軍師去東南部地區。

顯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隊不可能直接攻打美國東北部地區,因此就沒有必要在東北部地區保留太多的作戰部隊。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當時,巴頓依然是美軍第一裝甲集團軍司令,兼任第一裝甲軍軍長,而在調派給布雷德利的三十個師中,就包括了第一裝甲軍。也就是說,從隸屬關係上,原本是布雷德利上級的巴頓成了布雷德利的下屬。

顯然,這不是什麼好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