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九月,有一點浮躁和惶恐的不安,好象秋天會隨時沉下臉下一場雨一樣。
會在樹蔭下閱讀安妮寶貝的書,寒冷開始在這個城市彌漫。她書裏關於一個喜歡穿白裙袂、發絲飛揚的女子,平靜地敘述著關於離別和宿命的故事。寂靜的頹廢,簡潔,直指人心的犀利。兩個相愛的人彼此割傷彼此,一種不羈的傾訴由此鋪展開來。
在無聲無息的較量裏,安生背著愛漂泊在異國他方,最終力量坍塌,默默地死去,沒有任何的哀怨。眼淚在風裏漫散。
同樣是背負著愛的包袱,同樣是銳利的女子。張抗抗完作於九五年的《情愛畫廊》,別有異樣的女子舒麗為愛竭誠輔助情人的藝術回廊,從為生活的貧困經商下海到為情人的繪畫四處奔走,甚至為情人的新婚選房。罅隙裏沒有為自己遮掩,毫無顧忌,試圖挽回,卻力道式微,莞爾一笑,隱藏多少哀怨,多少愁緒。夜色依舊濃。
不期而遇地與文字握別,張的書文筆矯健詞彙雄渾。通貫全書的是文字和心靈的交流,那江南空蒙的細雨,氤氳在河沿上空的霧氣和久久縈繞主角周由的情和愛展開。故事裏波瀾不驚,但暗地裏情欲湧動。畫家周由源自對美麗的追求和畫家創造的靈感,南下蘇州,人傑地靈的蘇州女子卻隱匿在水窄人稀的深巷,他不由得失望。然而蘇州千年的煙花之地卻是由衷美麗的風景,空氣中蘊涵的濃濃水氣,薄淡的陽光被雲霧遮掩,濕漉漉的玄青翹角屋頂,濕洇洇的白色粉牆,傍河而建的青石石橋,一撥舷便如箭一樣迅疾射出的小船。作家用主人公的邊走邊看仿佛讓我們身臨其境,恍如一副江南的巨畫鋪染在我們麵前。這一屢屢,一條條,一絲絲黑白青藍的水霧,那麼柔軟,看不到任何的棱角分明,仿佛捕捉到已經逝去江南煙花女子美麗憂傷的氣韻。
雖然出場的主角人物是周由和秦水虹,但是最喜歡的是舒麗的虔誠和執著。最開始因為背著愛出走,在人聲鼎沸的深圳和男人一較高下,待再回頭情人卻花落別家。一場暗中的較量由此展開,最初的自信和驕傲在與秦水虹的較量裏節節敗退,偶爾扳回一局,卻勝負已定。燈籠易碎,恩寵難回。情到深處情更濃,愛的yu望和舊情未了,促使她與秦水虹一較卻也輸得一敗塗地。然而她特立獨行和桀驁不羈的雙重性格讓她對挽回周由的愛火愈演愈烈。她還幻想著如果秦水虹的防線有一角漏洞,周由將潰不成軍。然而一切都晚了,輸得心甘情願,還得為日夜麵對,相思成災。
周由和秦水虹是典型的為純真的愛而出界的。一個為藝術而瘋狂舞蹈的年輕人,一個為有能力欣賞愛的人衝破束縛走在一起,為了愛卻隱忍著,畫家的愛以性和顏色的筆墨噴灑出來,強烈的視覺色彩和愛意的濃墨重彩,宣告彼此的信賴和忠貞不俞。即便是偶爾的小插曲也是英雄和美人的完美結局。私底下覺得秦水虹的美麗被禁錮了,完全把自己封鎖在假麵下,喪失了美麗的基本意義。我覺得:美麗似乎是應該拿出來欣賞的。但是源於家族不幸的根源,祖宗的教訓不可不遵守,況且我們的法製也沒有那麼完善。這個家族為美麗而來,卻比別人多出更度的怨尤。
至於老吳因為社會地位的差別,隻能說他是很理智的。如果他是個中產階級,或者什麼藍領什麼的,我想這故事肯定是有暴力和血腥的。很慶幸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這本書裏,老吳是遭受打擊最深的,一連串的打擊並沒有擊倒他,他緊緊拽住了唯一的救命稻草,那就是阿霓。水虹的離去,阿秀的變故,父親的過逝,阿霓的癡呆和情感的糾纏,為了愛,他監守著最後的陣地。他過早地衰老了,把愛過度給阿霓,誰人深知天下父母心。最具有兩麵性的是阿霓了,有世界上最深最濃的愛,母愛父愛大哥哥的愛阿秀的愛爺爺奶奶的愛,幸福本是滿滿的。但也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母親離去下落不明,父親因為阿秀的死似乎對她不冷不熱,大哥哥遠在天涯海角,阿秀死去,爺爺過逝,深愛她的人和她深愛的人相繼離去。年少的她就背負如此眾多的不幸,我想如果不是有一份愛,她也許就此墜落在社會的地層了。她的愛是最純真的,年少的櫻花鋪落滿地,她靜靜地觸摸時光的流逝。
白老板是隱藏在陰影裏的人,因為得不到,所以她的愛芳香四溢。阿霓也隻是阿霓,根本不能取代他心目中水虹年少的迤儷美景。
阿霓還小,櫻花是爛漫傷感的。情愛最終站在對決的彼岸,聖殿的煙火奄奄一息,天堂坍塌的瞬息,我們的罪行是否被寬恕。
故事的結尾是平靜的沒有高潮沒有懸念。舒麗離開蘇州前的對周由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想你們了………天空像她來的時候一樣陰沉,水巷依然煙霧彌漫,她的路在何方。神來點精之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