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亡靈召喚(3 / 3)

青煙在看著凱芸,呆呆地看著,我想,可能他也看到那張小女孩的臉了。

我把歐歆憐拉到身邊,我想悄悄告訴她,我們身邊,有一隻陌生的鬼。

可是,我發現,我的身體無法觸碰到歐歆憐,原來,我隻是一陣充滿靈氣的風而已。我萬分驚恐地轉身,我想要離開歐歆憐他們的世界。哪怕我們有過生死不棄的諾言,但我知道,人鬼殊途,我不想因為我的存在,而讓我最好的姐妹們,沾染上任何晦氣。

衝出帳篷,我發現帳篷外麵站著兩個人,一個穿著黑色風衣,一個穿著紫色小棉襖。我跑過去,拉著身穿紫色小棉襖的小男孩,我聲嘶力竭地喊:“離開!趕緊離開,這兒有一隻鬼,一隻十二三歲的女鬼。離開,都離開……她會殺死你們的!”

小男孩仰起頭,用一雙水靈靈的眼睛看著我。他甜甜地問:“姐姐,什麼是鬼呀?哪裏有鬼呀?我們怎麼沒有看到呢?姐姐,我,我是夢軒呀!你不認識了麼?”

夢軒,我的弟弟,上帝!我想我真是見鬼了。我仔細盯著小男孩的麵龐,才發現,他的確是夢軒。錯不了,因為我的相冊裏還有夢軒的照片,夢軒六七歲時的照片。

我本想問他,為什麼忽然之間變得那麼小,他不是到了上初中的年齡了嗎?

還沒有來得及開口,他身邊穿黑色風衣的人突然轉身朝懸崖邊那塊大石頭走去。

我靜靜地看著他,我不知道這家夥究竟想要幹嘛,他為什麼會和我的弟弟在一起?

在夜幕中,他的手開始揚起,一隻手在空氣中做了一個拉凳子的動作。

他開始淩空坐下,接下來,一陣幽怨的大提琴聲,就緩緩地飄蕩在夜幕裏。

是的,是那支【最後輪回】的背景音樂,我想,他應該是空靈樂團的阿俊。

我想,我應該馬上離開這兒,這是一個充滿了鬼魂的地方。

可是,我感覺我的衣角像被什麼東西死死抓住了。我低頭,看到夢軒那支蒼白如紙片般的小手,正捏著我的衣角。他微笑著說:“姐姐,來呀!姐姐,你不要走了,你能夠永遠和我在一起嗎?姐姐,我想你了。你每次都不回家,每次都不和我玩!”

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下。“夢軒,我的好弟弟,咱們去哪兒?”

夢軒指著阿俊,喃喃地說:“去大哥哥那兒!他是好人。”

我想,一個好人,就算成為了鬼魂,大概也不會亂來。

於是,我和夢軒一同走到懸崖邊。懸崖邊上,阿俊在拉大提琴。他一邊拉,一邊在小聲的抽泣。我想,他一定是有什麼傷心的事兒,一直放不下,不然也不會這樣難過了。

我拍了拍阿俊的肩膀,我想要安慰他。我大概想對他說,他並不孤單。

我的手在阿俊的肩膀上,總共拍了三下。就在我準備繼續拍第四下的時候,阿俊猛然轉身。我瞪眼一看,那哪裏是阿俊,他竟然是熊貓兒,我看到他的眼珠子吊在臉上,一半以上的臉蛋已經腐爛,並且生蛆。他朝我咯吱咯吱地笑。他說:“你來啦!”

然後,夢軒一把將我推下了懸崖。我的身體在朝一個深不見底的深淵墜落。

飛速的墜落。這是一個關於墜落的夢境。我小時候常常夢到。

我真希望,這隻是一個噩夢而已。我真希望……

我希望我一覺醒來,一切都還沒有變。我所處的世界,春暖花開。

——夢軒依然活著,我依然活著。阿俊和熊貓兒也都活著。

我的身體在以加速度的方式不停墜落,在我的周圍,天空成了一個環形的漏鬥,我在漏鬥的底部,在一個管狀的隧道中。隧道的管壁上麵,貼著一些彎彎曲曲的物體。有一些被壓成燒餅形狀的屋頂,還有得了小兒麻痹症的樓梯……整個世界,雜亂無章地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物件。但是在這些對象中,卻無法見到一個活人,甚至是一片綠色的草地。所有的物體都死氣沉沉,它們就像是一團廢紙那樣毫無規律地被揉亂在一起。

而我,就在團廢紙的中間。我想,我大概是被某位凶神惡煞的巫師下禁咒了。

翻滾,扭曲,擠壓,一切非常理的動作,在持續上演。

漸漸的,我累了,我已經不去在乎,這個無底洞有多深。也不在乎,我究竟會跌進一個怎樣的世界,或者是摔到什麼程度。這漫長的墜落,我感覺永遠也無法停止了。

閉上眼睛,我很安逸地進入睡眠狀態。迷迷糊糊中,我做了一個非常離奇的夢。

夢中,我躺在醫院,一張病床上麵。一位漂亮的護士在給我換藥水瓶。

她在叫我:“你感覺身體舒服一些了嗎?你同學說你總是在發呆。”

我欠起身子,看了看窗子外麵的陽光。我問:“這是怎麼回事?”

門外,一位男子走進來,他是青煙。他一進來就把一大把百合花放在我的床頭。

他開始吻我的眉睫:“娜娜!我看你來了,歐歆憐她們也快過來了。”

我沒有說話,而是伸出手去摸青煙的額頭。青煙像隻小狗一樣靜靜地爬在床沿,一副很享受的樣子,任憑我的雙手在他的麵龐上遊走。“娜娜!你很久沒有碰我了。”

“娜娜,我和歐歆憐在一起,你在吃醋,你在恨我,對不對?”

“娜娜,其實,我和歐歆憐沒什麼,我隻是在調查她而已。”

“娜娜,其實,你應該相信我才對。我和她真的沒什麼。”

“對了,最近凱芸說,你看見她總是轉身離開,怎麼回事?”

“還有,你夜裏常常驚醒,你還抓傷了你的手腕,為什麼?”

“娜娜,我知道,夢軒的事對你打擊很大。““我想,你是累了,好好休息。什麼也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