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天話剛說出一半,又咽了回去。
他覺得,沒必要跟這個放牛郞提什麼娃娃親。
少年問道:“你不是外人,難道你是皇甫半仙家的親戚?”
“算是吧”。
“怎麼叫算是,這叫啥子親戚?”。
“你就別問這問那了,告訴我杏仁穀怎麼走吧”
少年用手一指,說道:“瞧見了嗎,前麵有一片杏樹林,過了杏樹林子,有一條山道,直通杏仁穀”。
“還有多遠?”。
“大概還有四五裏路吧”。
“你那神仙姐姐一家人,就在杏仁穀裏住著嗎?”。
“是的,神仙姐姐家,就住在杏仁穀的澗溪水邊,你到了那邊一看就知道,有一個院落就是她家了,山穀裏沒有第二家,也沒人敢住那裏”。
“沒人敢住?為什麼?”。
“山穀裏有一條小溪,小溪通向一個蟲吟潭,聽說那蟲吟潭裏有魔獸”。
董問天笑道:“小子,這都是什麼時代了,還信什麼魔獸?那是用來嚇唬你們小孩子的”。
少年故作恐懼狀,道:“有一年夏天,那魔獸現身,把進山采藥的二個大人,活活地拖進了蟲吟潭,吃的連屍骨都不剩”。
“小子,你是想嚇唬我吧,我才不怕呢。我來問你,真的像人所說,那你神仙姐姐住在山裏,還不給嚇死了”。
“神仙姐姐嘛,她是神仙,當然不怕啦”。
他們正走著,前麵出現了幾條山路,董問天問道:“通往杏仁穀,走哪一條?”。
“這樣好了,你跟著我走,我把你帶到去杏仁穀的那條山道口”。
董問天望著放牛少年一笑,道:“謝謝你”。
少年道:“舉手之勞,不用客氣”。
董問天提著行李箱,與放牛少年並肩前行。
他一邊走,一邊拍了拍少年肩膀,道:“剛剛你那一鞭子下來,我當時真的嚇一跳,實話告訴我,你是不是拜過師學過藝練過功夫?”。
“還在跟師傅學呢,沒多少功夫,就是鞭子抽的利索。”少年謙虛道。
“你師傅是誰?”。
“黃飛雄(鴻)”。
少年口齒不清,雄鴻不分,把黃飛雄說成了黃飛鴻。
董問天心中一驚,這少年竟是黃飛鴻的徒弟?
關於黃飛鴻,董問天多少了解一些,是南拳流派的代表人物,洪拳名家,尤其是他開的醫館寶芝林,與爺爺的致真堂一樣,都是醫病救人,懸壺濟世。
董問天心想,難道黃飛鴻來到了都梁,隱居在此山當中開館收徒?於是問道:“你師傅可是廣東南海縣人?教你的可是大名赫赫的洪拳?”。
少年笑道:“什麼廣東南海縣,又是什麼洪拳,我都沒聽過,我師傅就是我們都梁人,我跟他學的是黃氏神鞭和大力金剛掌”。
董問天一聽,就知道,這少年所說的師傅一定不是黃飛鴻了。
“你師傅的名字,你會寫嗎?”。
“當然會呀,別人的名字不會,我爹我娘我師傅的名字,我還是會寫的”。
說著,他把手中的牛繩扔在一邊,蹲**子,用鞭杆的頭部,就在地上,蟲飛鳳舞地寫下了三個大字:“黃飛雄”。
董問天知道,是自己對錯了號,錯把黃飛雄當成了黃飛鴻。
那條黃牛跑進了一片莊稼地裏,少年飛跑過去,將牛拉回來,他一邊走,一邊又哼起了那首民謠。
等他們再次並肩前行時,董問天好奇地問道:“小子,你剛剛哼哼的那首民謠,我聽了,覺得挺有意思的,能給我講講嗎?不會是你自編的吧”。
提到那首民謠,少年好像一下子來了興致。
他將鞭子向空中拋了一個脆響,說道:“老哥,真是抬舉我了,我才識得幾個大字,哪有這水平,那可是出自金口玉言的皇帝之口”。
“喔,皇帝之口?哪朝的皇帝?”。
“明代皇帝朱元璋,老哥你可有聽說?”。
“朱元璋,一代帝王,當然知道。看樣子,這首民謠一定跟他有關?”。
“正確,完全正確。想不想聽聽?”。
“好呀,說來聽聽”。
“話說元朝末年,朱玩璋欲在都梁定都之前,特意帶著幾個開國大臣與隨從,到我們都梁來了一次實地考察,朱元璋早就聽說都梁境內有十座山頭,小時候在山上放牛的時候,也數過,這次他倒要看個明白。他們來到一座山頭上,隻見這裏群峰連綿起伏,山間雲霧繚繞,如同仙界。可是,當他站在山頭上環視四周,在心裏默默地數著眼前的山頭,怎麼數都隻有九個山頭,他感覺十分奇怪。他不相信,又快馬加鞭和他的隨從及大臣們,轉到其他山頭去數,可是,數來數去,始終數不到十個。朱元璋心裏有一種不祥預感,輕聲歎道‘十座山九個頭,淮水向東流,富貴不三代,清官不到頭。’這首民謠就是這麼來的”。
少年說到這裏,側臉問道:“你知道為什麼嗎,怎麼會少了一個呢”。
董問天也沒多想,就搖了搖頭說:“不知道,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