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杏林春暖(1 / 2)

人間四月天,杏花處處開。

當董問天抵達一片杏樹林時,他驚呆了。

滿山遍野,處處是杏樹,一眼望不到邊際。

每棵杏樹枝頭,朵朵杏花迎春綻放。

層層疊疊,潔白純淨,猶如素顏女子,斯文而優雅。

董問天好像突然進入了杏樹迷宮,被眼前的杏花和景色陶醉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濃濃的杏花香撲鼻而來,浸人心脾。

董問天有一種誤入桃花源的感覺。

他幹脆放下行李箱包,像個孩子,穿行遊走在杏花樹叢之中。

望著眼前的大片杏樹杏花,董問天真有點舍不得離開。

從一大早開始,給那個假死人關鬱號脈看病,在船上和孫妙真打賭,與船夫一起遇到那條其大無比的蟒蛇,給孫妙真腿上紮針,剛剛相遇華十二,而且這一路上提著行李,靠著兩條腿以步代車,這一連串的事情和步行,讓董問天感覺有點累了。

若大的杏林,種植在山坡之上。

樹林間隨處可見一塊塊石頭,那些石頭大多是青青的板石,有棱有角,光滑平整。

於是,董問天就近找了塊大青石,一屁股坐了下來。

他想在這安靜的杏樹叢中休息片刻,然後再去杏仁穀。

坐在青石板上,身處杏花樹叢中,一邊享受著這片花叢帶來的寧靜,一邊慢慢整理自己的身份和家世。

長大後的董問天,從爺爺口中得知,自已出生名醫世家,先祖董奉是三國時期與華佗齊名的神醫,爺爺董倡壽是前清禦醫,父親董陽明,京城四大名醫之一,在杏林被稱為金針王,又名董六針,因為無論什麼樣的病人,他用針從來不超過六根,穴位也從來不過六個,母親周小鳳出生江南名門貴族,是個大家閨秀。

董問天當然不知曉,爺爺董倡壽,向他隱瞞了自己被撿來的重要細節。

董問天隱隱記得,從自己記事起,爺爺就開始教他識字算數,然後教他閱讀醫書醫案。

這些年,熟讀醫書經典,使董問天對華夏醫學的了解遠勝其他學科,《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等醫學聖典,他自幼就開始研讀,到十多歲時,不知要讀過好多遍了。

除了熟讀經典醫書,在爺爺指導下,對針灸領域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從遠古的砭石針法,到扁鵲、華佗,再到金元四大家,再到今天京城四大名醫,他們的醫學著作,醫書醫案,可以說,本本他都爛熟於心,像針灸經典《針灸甲乙經》和《針灸大成》這兩部書,可以說爛熟於心,許多章節他都能倒背如流。

在董問天心裏,從小就讓他引為自豪的是,三國時代名醫董奉,就是與他一脈相承的嫡係老祖宗,關於祖先董奉的傳奇故事,他也如數家珍,就像華十二講起朱元璋故事一樣,隨口撿來。

董問天想到醫祖董奉,一些醫書典籍對醫祖的評價,他也記得很清楚:董奉,少時治醫學,醫術高明,與南陽張機、譙郡華佗齊名,並稱“建安三神醫”。

他知道,能冠以神醫稱號的,醫史上能有幾人?

而他的祖先就是一個,這是他整個董氏家族的最高榮耀。

而當今時代,獨霸杏林的醫家隻有四位,其中就有自己的父親金針王董陽明,其它三位分別是,聖手皇甫真人,藥王孫伯仲,道醫楊宗雄。這四人號稱當今四大名醫,他們先後都有著太醫和禦醫的非凡經曆。

除此四位,還有劍宗名家華任群,華任群雖以劍術聞名,卻精通醫道,是把醫術與武術結合比較完美的一個人。可以說,他既是武術界的翹楚,也是醫家中的姣姣者。

坐在石頭上的董問天,望著眼前一片杏樹林,聞著濃濃杏花香,自然想到成為天下美談的老祖宗董奉,想起今天人們以杏林指代醫學,以“杏林春暖”稱譽醫術高尚的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