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他們所知,這位隆慶帝很是寬仁,這麵相一看便知道是要立誌做明君的好皇帝。
正是如此,他們在熬走了嘉靖之後,無疑是迎來了一個美好的時代,一個能夠讓他們這幫言官將才能發揮到至極的好時代。
隆慶帝坐在龍椅上顯得很不自然,然後被殿中的百官不停地打量。
黃錦先是向百官警告性地咳嗽了一聲,這才向隆慶進行請示,然後向著在場的文武百官宣讀了《登極詔》。
這份《登極詔》針對嘉靖時期存在的問題,一共提出了三十項興革措施,而此次的執筆人正是隆慶最信任的老師高拱。
高拱對徐階的不作為早就看不順眼,亦是借機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恨不得將自己平生的所有抱負都寫在上麵。
若不是考慮到曆代皇帝的《登極詔》篇幅都限製在二百字左右,他是恨不得寫出一字冊子,然後狠狠地甩在徐階的臉上。
當然,有些舉措還是要依照祖製,其中便包括:“減免明年天下一半的田稅”和“減免嘉靖四十三年以前所繳納的田賦”。
免稅和減賦是曆代新帝的慣用做法,隻是減免幅度的大小不一而足。
不過熟知大明財政的官員卻是不得不為明年的財政擔憂了,雖然做出這種決定容易,但大明財政已然沒有這個資本。
一些官員則是扭頭望向林晧然,知道這些事情恐怕還得依仗這位有點石成金之術的林閣老。
林晧然則是將注意力放在隆慶帝身上,臉上不由得閃過一抹擔憂。
隆慶跟著獨斷專行的嘉靖簡直像是兩個極端,從他身上看不到半點主見,《登極詔》更是全由高拱說了算。
這種君王是一個好事,但亦是一個壞事。
因為大明百姓確實需要一個不像嘉靖那般胡鬧的皇帝,但大明百姓亦需要一個能夠將他們拉出水深火熱生活的皇帝,而隆慶已然已經不具備後者的技能。
隻是大明新帝是如此的品性已經是既定的現實,這是他當下無法改變的事情,似乎亦不用特意進行改變。
盡管而言,對新帝有期待的是一些官員和善良的大明百姓,但他很早便已經知道隆慶並不是一個有魄力的君王。
在宣讀這一份超長的《登極詔》後,關於隆慶的即位流程算是正式告一段落。
站在旁邊的司禮監掌印黃錦鴻對著殿中的文武百官大聲地喊話道:“皇上特恩,有事可出班奏報,無事則卷簾退朝。”
包括殿外站著的低級官員,這裏官員人數已經達到一千多人。
科道言官和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奏報,一些低級官員隻能乖乖地站在後麵,甚至需要前麵的人傳達才能知曉殿中發生了什麼事。
隻是不論什麼時候,大明官場都會講究尊卑順序,曆來都是由當朝首輔和閣臣率先奏報,而後再是六部尚書等官員。
“皇上,臣有本奏!”徐階似乎早有準備般,當即便出列道。
“徐閣……徐愛卿,請說!”隆慶帝顯得有些緊張,聲音微微顫抖地抬手道。
這份緊張自然逃不過在場官員的眼睛,很多官員其實一直都在暗暗地觀察著隆慶,認真地揣摩著皇上的性子。
“皇上,原戶部雲南司主事建言冒犯大行皇帝,但其有忠貞之心,臣懇求皇上下旨釋放海瑞,讓其官複原職!”徐階卻是跪了下來,臉色顯得萬分懇求地道。
林晧然若有所思地望向徐階,心裏不由得無奈地輕歎一聲。
這朝堂都不是簡單的角色,特別徐階更是一頭老狐狸。由於不能在《嘉靖遺詔》中博得美名,而今公然替海瑞向隆慶求情,無疑是洗掉當初險些加害海瑞的過失,甚至滿朝文武百官都認為是他救了海瑞。
“臣等附議!”隨著徐階將這個事情拋出來,以黃光升為首的一眾文武官員紛紛跪下來進行求情地道。
林晧然跟郭樸交換了一下眼色,亦是默默地跟著拱手附議。
他們自然不是要追隨徐階,隻是拯救海瑞已經關係到政治立場問題,隻能是被徐階裹挾著一起向隆慶求情。
隆慶何時見過這麼大的陣仗,當即緊張地離開龍椅道:“諸位愛卿,快快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