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 第 237 章(1 / 3)

按照五皇子周德珩的觀點,“搶那把椅子”,就真的像小孩兒打架一般,衝上去,把椅子上現坐的那人暴打一頓,拖下來,自己坐上去。

而他的手法比這稍許迂回複雜些:依次把兩個堂兄從那椅子上拖下來,連替罪羊都事先找好他這才從犄角旮旯裏施施然地站出來,坐上那把椅子,獨攬監國之權。

搶椅子容易,坐穩這椅子也很容易,控製住京營守備和五城兵馬司,許以高官厚祿,收買人心,將整座京城守得如鐵桶一般;同時全城戒嚴,夜間宵禁,任何人不準妄動,就沒有人能威脅到他的安全。

至於監國的政務就更加簡單。俗話說蕭規曹隨,朝中各司各部,本就有指定之責在身,文官們隻需要循規蹈矩,就能讓整個國家繼續這麼運行下去若非如此,早些時候太子那樣的平庸之才就也沒辦法垂手而治,一連好多年。

朝中遭遇如此變故,文臣們第一時間自省的,卻絕對不會是他們是否清廉,處理起政務的能力是否卓越;相反,他們隻會反省,自己的隊伍有沒有站錯,以前是否曾經在不經意之間得罪了他周德珩。

甚至有些老臣還會回過頭去看二十年前皇上複辟時自己做了什麼,以決定該用什麼樣的姿勢來抱他五皇子的大腿。

五皇子打算吊著他們的胃口,讓這些人好好煎熬一陣,再公開表示,舊事可以既往不咎,所有官員隻需安心辦事,一切都如以前。

到那時,官員們就會長長地舒一口氣,摸著頭上的烏紗,心想這官帽和腦袋總算是保住了;既然身家性命無虞,而皇家兄弟血親之間那些破事兒,和他們這些人又有什麼關係?

人人皆有私心,人人皆為保住私利而暗自慶幸。

在私利麵前,公義並不總是那麼重要。

當然,五皇子的手段還不止打人拖椅子這一樁,南麵他有南安王起事遙相呼應,待攻破武元桃源,滅了大皇子一係,拿到他想要的,五皇子就會翻臉撕毀暗中與南夷的協定。南安王也會搖身一變,從裏通外國的反叛,成為保家衛國的忠義之士。

五皇子將通過這一場守土之戰的大勝,進一步掃除異己,確立自己的權威。

而到那時,世人就將重新認識,並且熟悉他周德珩

但眼下五皇子麵前還有很多棘手的問題正擺著:

一是榮國府,榮國府堅稱皇帝陛下無恙這五皇子是絕對不信的。無恙為什麼不出麵?連親生兒子的最後一麵都不願見?……不過反正榮國府能拖得過初一,拖不過十五,到了兒子出殯的那天,做老子的還有什麼理由不出麵?等到了時候,榮國府還不是得親手把自個兒身上那層遮羞布給揭去?

於是五皇子按捺住命人衝進榮國府的衝動,隻管著手在外布置他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即便老皇帝還真的活著,活得好好的,但隻要兵權在手,五皇子也要讓皇帝陛下親身體會一下生父義忠親王當年的心情,感受一下被人從龍椅上生生拉下馬的滋味。

二是大皇子,大皇子驍勇善戰,將是南安王的勁敵。但想南安王有象兵與火器在手,若連大皇子都對付不了,那南安王就也別想什麼“擁立”之功了。

最後還有那該死的賈放

南麵的八百裏加急文書送來,五皇子滿心喜悅,卻發現武元縣令稟報,隻是將賈放扣留在了武元。五皇子頓時暴跳不已,猜到南邊恐怕是在陽奉陰違。他磨著牙自言自語:“躲在南邊你便以為我治不了你?”

“到時候京裏寧榮二府一敗塗地的時候,禦園被我接管的時候,看你還能不能躲得住!”

京中百姓,在三皇子“自裁”以及皇帝陛下“失蹤”之後,就再次經曆了一回全城戒嚴加宵禁的苦逼生活。一到晚間,全城各處關門閉戶,但凡有人敢出門上街的,若非有公務在身,便會被立即逐歸,甚至可能遭到五城兵馬司衙役的責打。

尋常人家還好,以往京中最熱鬧的東門商家,以及不少地方的晚市,全都被迫關門。一時間城中的商戶怨聲載道。

但最讓人感到不適的,卻是官府對輿論的限製:隻許說三皇子的壞話,和五皇子的好話,除此之外,一概噤聲。

原本三皇子監國之時,京裏討論太子一案討論得沸反盈天,三皇子也從來沒有下過禁口令,隻是自己鬱悶無比地等待順天府能盡快查個水落石出。

但他卻沒想到過,自己身後,百姓們的嘴巴卻被嚴格地管了起來。

清晨,宵禁解除,有些不得不出門上工的商家小販之流,依著習慣來到晚晴樓跟前,叫上一碟熱騰騰的腸粉,配一碗生滾粥。

幾個老主顧見了麵,自然而然地坐了一桌,但見到角落裏有個穿著便服的年輕人一邊埋頭喝粥一邊支起耳朵,一個小販就個同坐的都使了個眼色。㊣ωWW.メ伍2⓪メS.С○м҈

大家一起低頭,唏哩呼嚕喝粥,間或抬起頭,望著天邊密密卷著的烏雲感慨一句:“今天的天氣好好啊!”

如此謹慎,自然是因為這幾天中有不少“妄議”朝政的平頭老百姓被五城兵馬司抓了去,有打板子的,也有枷號的,視情節嚴重而論。

四處都有密探,人人都可告密,如此一來,誰敢開口?

然而茶樓那裏,則有指定的說書先生坐在那裏口沫橫飛,說起三皇子如何巧計謀奪東宮之位,又如何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待到真相大白之日,終於無顏麵對世人,隻能一根繩了結性命。

旁聽的百姓們諾諾地點著頭,算是了解了如今的“官方”態度。

隻是百姓們實在是沒想明白:如果三皇子真是畏罪自裁,那為啥不給問,也不給說呢?

除了百姓們的嘴以外,全京城裏被盯得最嚴的三處:寧榮二府、北靜王府、太學。

寧榮二府自不必說,據傳皇帝陛下在三皇子爆出“自裁”消息的那天在榮國府中失蹤,到現在都沒有重新現身。起初京裏人說什麼的都有,但到後來,誰也不敢亂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