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3 章 第 243 章(1 / 3)

林如海和養子林溶正站在大海輪的船頭。隨著海輪慢慢向港口靠近,岸上都市的繁華景象就像是一副畫卷,在這一對父子麵前緩緩展開。

早先林如海父子從蘇州出發,帶著一整個船隊,一路沿海岸南下。船上載了各種輕工業製品,滿滿當當的,到了泉州,換上一批貨,繼續往南。眼下他們麵前的大港和繁華都市正是廣州。

船上的人正在觀察海港,海港岸上的人也正在觀察船

這整隻船隊,是由當今世上最先進的海輪組建的,多數是風帆與蒸汽機混合動力,其中最新的一條甚至安裝了螺旋槳與內燃機,在海麵上行動起來比世上任何船隻都要靈活。

林家父子的船隊上一路上經過的海疆並不能算平靖,但是海輪上配備的火炮讓海匪們望洋興歎,不敢相擾。船隊就這樣耀武揚威地向南行駛,順路還庇護了不少同向而行的船隻,再加上季風幫忙,一路行來,當真隻能用“順風順水”來形容。

一時林家的船隊泊進了廣州港,林如海拍拍林溶的肩膀,道:“到了,你不是說想在實地上多待幾天嗎?正好在廣州多遊覽幾日。”

林溶回過頭來,他已經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了,個子已經竄到了林如海肩頭,臉上也褪去了早年間的嬰兒肥,在海上風吹日曬這麼多日,膚色也不複白皙,總之早已不是林如海初見時那個雪團子一樣可愛的小娃娃。

可是林如海對他還是極其喜愛。

當初林如海收養林溶,是水憲離開時一手安排的權宜之計。但旁人都知道林溶長大以後是要繼承水憲留下的大批財資,以及北靜王府的爵位的。

但這才過了幾年,林如海對林溶的感情就早已超越了水憲當初的朋友之托,成為真正的父子之情。林如海恨不得將一身的學問全都傳授給這個孩子,希望能幫助他,將來仕途順逐,人生幸福。至於這個孩子長大之後會如何照應、報答林家,林如海倒沒有想這麼多這麼遠。

林溶衝林如海一笑,搖搖頭道:“義父快帶我去桃源吧!”

“早先確實是想在泉州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停留,多看看當地風物。可是現在一想到桃源雲集了天下才智之士,孩兒就想插上翅膀趕去那裏。”

“再說了,他們都說在內河上行船,與在大洋之中不同。”林溶日常與船上的水手打交道,航運之事他倒是知道得不少,“進了內河,我肯定不會暈船的。義父,我們就先一步,換船趕去桃源吧,好不好?”

林如海自然沒有不答應的。

父子兩個一起下船。船隊已經開始向港口卸貨,港口處吊車的長臂伸伸縮縮,一副繁忙景象。港口有稅務官員正在清點卸下的貨物,並計算繳納的稅額。

林如海自管自帶著林溶下船,知道這些官吏已經不再是過去那些隻貪小利的胥吏。如今的吏治在新帝登基之後好好整治了一番,由官至吏都拿朝廷的俸祿,但一旦被發現有不法之舉,就會被奪職問罪,永不錄用。

但凡珍稀這份體麵與優渥的差事,官吏們都得打疊十二分精神妥善打理這些工作。因此林家管事就能獨力處理所有貨物上岸。

林如海便帶著林溶轉往內河的客船小火輪,逆流沿西江而上,抵達桃源,大約隻要兩三天的時間。

林溶乘坐了一回西江上的“小火輪”,別有一番感受。在那之後,他與父親又換乘了齒輪小火車,一邊欣賞著名景點青坊河大壩,一邊抵達桃源。

桃源現在已經不叫“桃源寨”了,直接升格為與武元縣平級的行政單位,並且由京裏的大人物“特轄”,成為了一個“直轄”單位。

這座“直轄”的桃源城可不同凡響,它擁有獨一無二的所有製形式桃源的土地和一切生產資料是由整座城市的居民“共同”擁有的這固然拜前一任主人賈放所賜,但新帝在登基之後,特許了桃源城以後世世代代由居民“共有”下去,成為一個真正的“特區”。

桃源城除了這一點特殊之外,另一個特殊之處,便是這裏擁有全國最厲害的高等學府:瀟湘書院。

書院已經被拆分,小學與中學這兩個負責基礎教育的部分分別被命名為桃源小學與桃源中學,與武元縣和永安州中其他的學校一樣,每年招收適齡學生,同時也兼顧一部分成人教育工作。

而瀟湘書院本身的規模擴大了很多,原本的醫學院、理學院下又分出了十幾個院係,招收天下才俊,與京中引領製度與理論研究的太學一南一北,堪能抗衡,再加上北方小園還有一座工學院,三座學院相互補充,一時瑜亮。

但瀟湘書院是當之無愧三家之首,甚至太學格物學院的山長桂遐學也直言不諱,說瀟湘書院是他的“啟蒙”之所。因此這座書院成了天下年輕人的向往之所,連林溶小小年紀,都一直巴望著義父能帶他來桃源“見見世麵”。

但是林如海提醒林溶:“皇帝陛下親臨,桃源城裏一定異常忙碌緊張,戒備森嚴。你到了城裏,即便覺得哪裏好玩,切記不可亂走亂說,免得出亂子。”

林溶點點頭,頗有些向往,回想了一下:“以前憲叔在的時候曾經在憲叔的園子裏見過皇上一麵的,算來也有好些年沒見到了。”

四年前皇帝陛下遜位,新皇登基。這位新皇執政有些不大一樣,所有循規蹈矩的那些事務都交給各部官員去處理,他並不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