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收學生(3 / 3)

來到房內,吳詠川一見屋子裏坐著的卻是一個三十餘歲的男子,不由愣了愣。

“嗬嗬,愣著做什麼?進來坐。”

周羽笑了笑。

“這……”

“請問兄台,之前那位老先生……”

“嗬嗬,沒有什麼老先生,一直都是我。”

一聽此話,夫妻二人不約而同對視了一眼,心知周羽果然不是一般人。

這一次,周羽正式收吳詠川為學生,並現場題了一幅字,讓他拿回家細細觀摩,領悟。

這幅字,其實正是他所創的修行之法,他沒點破,而是想再測試一下吳詠川的天賦到底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回到家裏,夫妻二人將字攤開細細觀摩。

一開始,隻是驚歎於周羽的書法,一致認為就連書聖也寫不出這般傳神的字。

觀摩了一會,終於開始沉浸於文字的內容。

不得不說,周羽的眼光的確夠準,吳詠川從字裏行間中,終看出了一絲端倪。

“琪兒,我總感覺先生寫的這些字,有點類似於道家的心法。”

“嗯,的確有點像,隻是,到底有什麼深意?”

“我想,這應該是先生給我的一次考驗。先生絕非普通人,我不能辜負他的期望。”

“沒事,我陪著你一起悟。”

琪兒也是一個天姿出眾的女人,當晚,夫妻二人一夜未睡,坐在那幅字邊研究了一晚。

次日裏,終於悟出了一絲心得。

於是,吳詠川顧不上休息,再一次去找到周羽,並講了自己的心得。

“沒錯!”周羽欣慰地笑了笑:“我原本以為你至少也得兩三天才能悟出一些,沒想到這麼快。”

吳詠川回道:“學生不敢居功,是學生與琪兒一起悟的。”

“嗯,說起來,她也算得上一個少見的聰慧女子,既然你倆都有所領悟,以後可一起修行……”

當天下午,周羽又去了一趟吳詠川家裏,給夫妻二人細細講了一下那篇心法的要點。

不覺間,兩月過去。

這日,太學院對學生進行例行考核,閱卷時,太學院一個博士閱到吳詠川的文章時,不由忘乎所以,拍案叫絕。

之後,這卷試卷又送到掌教那裏,掌教同樣有些驚訝。

因為這篇文章不僅文采斐然,而且書法也讓人驚歎。

於是,掌教便喚人叫來吳詠川。

因為他了解過,吳詠川之前雖然也算優秀,但這次的表現卻讓人驚訝,無論是行文還是書法,皆超越了一眾同窗。

一問,方知吳詠川在外麵又拜了一個先生為師。

掌教一問情況,卻完全沒聽說過周羽的名字。

好奇之下,便約了一個老友一起去客棧去拜訪周羽,想要一試深淺。

二人其實是抱著一種優越感去的,畢竟國子監乃是大唐最高學府,而他們都是當朝名儒。

怎麼國子監的一個學生,經外麵的人隨意指點了一下,進步突然這麼大?

結果一見麵,發現周羽那般年輕,心裏更是訝然。

當然,周羽年輕隻是在他們眼中而言,他們怎麼可能猜到周羽的真實年齡?

接下來,免不了聊起了儒家經典。

結果,周羽滔滔不絕,說起各類儒家經典如數家珍,甚至還講了不少連他二人都不知道的知識。

這一刻,掌教終於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最後,周羽現場題了一首詩,更讓令得二人驚為天人,心悅誠服。

周羽之所以要露出一些本事,自然是為以後推廣儒家學說鋪路。

首先,他得打出一點名氣,不是他在乎名氣,沒有名氣,談何發展?

很快,周羽的大名便在長安城裏傳開了。

很多人聽了不服氣,紛紛找上門來……結果,反讓周羽的名氣越來越大。

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人能與之匹敵。

他的來曆也成了一個迷,引起了無數人的猜疑。

最後,連唐王都聽說了,一時間也有些好奇,便找魏征詢問。

魏征回答說:“微臣也聽說了一些,隻不過坊間傳言不可全信。”

“可是,朕可是聽說,就連國子監幾個掌教都對之讚賞有加,這樣,你親自去看看,如果真是個人才,朕一定重用。”

“臣,遵旨!”

……

。您提供大神蜀三郎的聊齋書生當拔劍